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奪鼎1617> 第588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88部分 (1 / 4)

表或是代理人的官員們,除了從商業活動之中獲取利潤之外,更有一個來錢的路子。

那就是官員們在徵收遼餉、剿餉、練餉時的各種加派、火耗!從張居正開始執行一條鞭法開始,到被譽為千古第一暴君的雍正四爺推行火耗歸公止,官員們的一大財源就是加派和火耗。所謂的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銀子的來源大體便是火耗了。這還是官員比較清廉時的表現們,如果該官員手再伸的長一些,摟錢的耙子再密一些,手段再多一些,節操再少一些,比如說每個月過一次生日等,那錢來得便不知道多少了。

一但遼東停止了對奴賊作戰,遼餉的數額勢必減少,官員們的利益上哪裡去找?種田人頭上的加派少了,那剿餉和練餉也就該漸漸失去意義了。那大家這個官做著還有什麼意思?!

遼餉也好,三餉也罷,內中牽扯的利益團體太多了,一個個強悍的利益集團,便若晉商與東林黨那般存在。如今卻有人說要在遼東與遼賊議和,從此罷兵休戰,這如何得了?

放眼內閣諸公,又誰沒有從遼餉中得到好處?只是多與寡的問題罷了。

雖然守漢沒有從遼餉等三餉之中獲得直接利益,但是這些加派、徵收,也是和南粵軍的發展息息相關。

試問,如果沒有遼東戰事,大批的糧米刀槍器械盔甲食鹽燒酒等物,賣給誰去?如果沒有各種加派,讓種田人活不下去。又怎麼能夠有大批的流民?安土重遷的中國人又怎麼會能夠狠下心來一跺腳出海謀生?

沒有連續不斷的移民到來,南粵軍又怎麼能有人口來改變南中各地的民族結構?一步步的將土人同化、消滅?

拜海洋貿易之賜,守漢如今不缺少金銀等貴金屬。各式各樣的寶石珍珠,更是可以用斗量。所發行的銀元更是已經流通北到遼東,南到十州,西至羅馬,東到倭國的巨大範圍。

如果大明海內無事,南中所出產的糧食精鹽食糖肉食盔甲刀槍兵器布匹等各類產品,賣給誰去?又上哪裡去找那麼多的移民來開墾整個南中半島?

“主公,無論如何,這議和也是不能讓皇帝小兒得逞!一旦被他得逞。我南中將是死無葬屍之地!”李沛霆對守漢說話,向來是直奔主題,從不拐彎抹角。

守漢也是略略點點頭。他雖然不屑於從遼餉當中分一杯羹,可是,遼餉帶給他的,可不僅僅是區區些銀子啊!如果他在意銀子的話,便不會每年送給崇禎將近百萬銀元和糧食,給奄奄一息的大明朝廷輸血了。

他需要的是時間,有了時間,他才能積累足夠的實力。將心中理想的大明朝打造出來。為此,他向崇禎供奉錢糧,結交宮中大太監。與勳貴集團交好。甚至是當楊嗣昌和王承恩們把挖牆腳的小鋤頭揮動起來時,他也睜一眼閉一眼的忍讓了。為的便是心中理想。

別的不說,單單是每年的江海聯防,南北二京的勳貴和太監們,便透過這個控制大明沿海貿易的手段,靠著高價出售出海關防、通行令旗,還有各種海運來的商品在南北直隸、京畿販賣,而大獲其利。這一手,是守漢從自己的親家鄭芝龍在歷史上的做法那裡偷師而來。史載“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不能來往,每舶例入二千金。歲入以千萬計,以此富敵國。”反正那些出海貿易的傢伙都不缺錢。索性便從他們身上雁過拔毛便是!不過,以此時大明海上貿易的繁榮景象,積少成多,也是一個恐怖的數字。根據海關的資料推算,靠著江海聯防協定而大發橫財的勳貴和太監他們每年所獲利潤至少在千萬銀元以上!反觀下大明朝廷,一年市舶稅只有區區四萬兩。

“養了他們這麼久,也是該要他們出力的時候了!”

守漢在口中低聲的自語。

一旁的李沛霆悄聲提醒:“主公,吳三桂在寧遠、塔山一線打得不錯,是不是給他派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