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0部分 (3 / 4)

還是潰散中的陳明遇屬下鄉兵,無不長出口氣,或噗通坐在地上,或倚在城牆上,臉上都露出了劫後餘生的表情。

按說此時正是追擊的最佳時刻,可是沙千里部殘餘計程車兵不足五百人,幾乎人人帶傷,根本沒有力氣追擊,而陳明遇屬下的鄉兵?還是算了,把潰散的他們從新聚集就需要好大的功夫,還是把希望寄託在即將抵達的劉肇基部主力身上吧。

劉肇基部來的很快,由於擔心沙千里部的安危,劉肇基不停的督促著士兵們加快行軍速度。當來到江陰城下,看到坐在護城河邊休息的沙千里部時,劉肇基不由得長出口氣。

其實劉肇基和沙千里的關係很不融洽,主要是沙千里年輕氣盛,根本瞧不起半路加入卻位居其上的劉肇基,經常在軍議時頂撞劉肇基,沒奈何,劉肇基便把沙千里發配到江陰城中。可是再怎麼不喜歡沙千里,劉肇基也不敢任由沙千里被綠營兵消滅,畢竟沙千里是都督任思齊身邊的老人,深受任思齊的喜愛。看到沙千里無恙,劉肇基的心才算放了下來。

看到崇明軍主力前來,陳明遇命令周瑞瓏、邵康公等將領重整鄉兵隊伍,自己急忙出城迎接劉肇基。二人相見,寒暄過後,陳明遇極力邀請劉肇基帶兵進入江陰,甘願把指揮權讓給劉肇基,從此劉肇基就是江陰的最高統帥。

劉肇基微微一笑,拒絕了陳明遇的提議,言說要追擊逃走劉良佐部,並攻略常州。劉肇基並未入城,率領屬下主力向南追擊而去,把殘破的沙千里營留下休整。

經過剛剛的大敗,陳明遇知道自己根本沒有領兵之才,便重新想起智勇雙全的前典史閻應元來。於是趁著清軍撤去,陳明遇親自前往閻應元隱居的祝塘,拜會閻應元。對陳明遇的邀請,閻應元慨然答應了下來,聚鄉中少年六百餘人,並帶著全家來到了江陰城。

到達江陰之後,陳明遇力排眾議,推舉閻應元為江陰統帥。閻應元接管權力之後,立刻開始佈置城防,首先派人詳查城中青壯人數,挑選年輕力壯者組成鄉兵,得鄉兵三萬餘人。然後分派人手,三萬鄉兵分班上城防守,每個垛口固定十個士兵,按時換班。由武舉人王公略守東門,崇明軍營正沙千里守北門,陳明遇守西門,應元自任守南門,其他將領周瑞瓏、邵康公各自負責一段城牆。委任訓導馮厚敦為總管,在許用等諸生的協助下負責全城糧餉軍械後勤事宜。

嚴格盤查城內人等,查出以顧元泌為首的細作數十人,悉數殺之。

在閻應元的指揮下,江陰城一切變得井井有條,軍民們爆發出極大的抗清熱情。

沙千里部因為損失慘重被留在江陰休整。這支崇明軍和清兵苦戰的情形看在所有江陰百姓的眼中,對於這支英勇的軍隊江陰軍民都心生敬慕,無數的城中少年湧到北門要求加入崇明軍。

手下死傷慘重自然需要重新擴充,沙千里從報名的少年中,,挑選出孔武有力者五百餘人納入軍中,一營的千人編制重新完整。對這些新加入的少年,沙千里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必須把家人搬到崇明島。

對於這些人的疑問,沙千里是這樣解釋的,加入崇明軍後肯定會和清兵連續大戰,傷亡在所難免,若是家人搬到崇明,則不論受傷還是戰死,家人都會受到撫卹,會受到崇明官府的供養。

這個理由很牽強,很多人心中很是猶豫,畢竟崇明是座荒島,自然比不上江陰的繁華。但也有人有感於江陰的戰亂,把家人搬到崇明自然可以免去自己的後顧之憂。

沙千里只肯接納願意把家搬到崇明的這種做法,看在有心人的眼中則又生出其他想法。

“也許崇明那位越國公根本不認為江陰能夠守住!”閻應元如此對陳明遇道,“或者他根本沒打算派兵死守江陰,要不為何劉肇基將軍怎麼也不肯入江陰城,只留了幾百人協助防守。”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