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新安江大壩全景> 第13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部分 (2 / 5)

十年積累起的資料,這是他幾十年的心血結晶。我翻開胡老漢2000年編的《新安江移民紀念冊》,儘管封面已褪去鮮豔的藍色,留下了一點點的斑痕,但他自己畫下的22幅新安江水庫移民圖,星星點點描畫下新安江沉入水底的49個鄉鎮,1337個村莊。這是他從1985年開始,歷經15年的歷程,跑遍浙江、江西、安徽幾十個縣,訪問、記錄、彙集起來的。一個只讀了三年書的老農民,賣掉穀子,賣掉毛豬,賣掉毛竹,湊齊路費,他不圖回報,圖的是讓後人,特別是新安江水庫移民的後代記住自己是新安江人,是淳安人。我們交談中,他拿著自編的《紀念冊》,手顫抖了,講話的聲音也顫抖了。下面記述的是我們的一番對話:

問:“你幹這件事家裡理解嗎?”

答:“家裡人都理解,但花了將近一萬多塊錢,作為農村人,特別是我老婆她一個農村婦女,心裡也可惜呀。”

問:“既花錢又吃苦的事,什麼力量支撐你?”

答:“我老家在茶園鎮賦溪鄉低巖山,那是一個很富裕的村莊。1958年後靠到賦溪鄉的大茂嶺村,靠開荒餬口。1959年,移到畜牧場轉為農場工人,但好景不長,畜牧場很快倒閉了,我家就成了新安江水庫中的自流戶。1964年,才遷移到龍泉,移民的路走得太艱難了。三次移民的每個腳印,都深深刻印在我的心上。”

“我就是恨自己書讀得太少了,無能力把這段歷史寫出來。”他最後感嘆道。

我在回程的車上拿著《紀念冊》翻著,這雖然是一本不合標準的草圖,但這是一位62歲的老漢刻在心裡的一種夙願。它記錄下的是30萬新安江水庫移民大遷徙在一個親歷者心中的悲壯。

。 最好的txt下載網

4.械鬥事件(1)

新安江水庫移民1958年開始的第一撥遷移高潮,正趕上全國農村興辦食堂的熱潮。老社員開始三天,把這些為社會主義建設離開故鄉的新社員當做座上賓,吃了三天白米飯,第四天開始,有的地方新老社員就吃稀飯了,一個人的飯分作兩個人,甚至三個人吃。到後來,老社員見新社員沒有從淳安、建德帶來一粒米,吃的是老社員鍋裡的飯,就一肚子怨氣。新社員卻認為自己是從富裕地區來的,從來不為吃飯擔心,現在連稀飯也喝不上,也有了一肚子怨氣。新老社員的矛盾就這樣萌發了。從1961年開始,新安江水庫移民的信訪就成了浙江省的一大難題。移民的告狀信像雪花一樣飛向淳安縣移民辦、省移民辦、國家水利部和中南海。我從浙江省檔案館調出了浙江省民政廳1961年下半年至1962年上半年,供領導參考的三期新安江移民安置工作《簡報》。

1961年10月4日,第一期《簡報》是這樣記述的:

自省委9月初在杭州召開移民工作座談會後,省民政廳已組織工作組會同杭州市民政局、桐廬縣移民辦公室共14人,分三組去桐廬縣窄溪公社下洋洲、灘頭埠、蔣陸家等三個生產大隊,進行調查研究。經過初步摸底,該公社安置的4070個移民中,有1500人安置地點不當,生產生活困難較大。下洋洲的六個移民生產隊,三包任務普遍未完成,有的減產50%以上,夏收預分口糧每人最高的減57斤。以三個月計,平均每天每人不足七兩。目前有的已開始吃青,有兩個移民已開始外出討飯。建德縣派出兩個工作組在楊村橋公社上、下市兩個生產大隊解決了移民中存在的問題。一是上市大隊當地社員每人一分自留地,而移民平均只有厘,現已劃出畝,移民與當地社員同樣待遇;二是食堂停辦後,當地社員飯票兌現糧票,而移民中有七十多斤飯票被宣佈作廢,移民反映“鈔票算去,飯票沒有用,不平等待遇是哪裡的道理?”現700斤飯票已換成糧食退給移民。三是移民農具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