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愛恨傾城小說> 第19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部分 (4 / 5)

她此去,是明智,還是不幸?

正如張愛玲自己在《十八春》裡寫道:“政治決定一切。你不管政治,政治要找上你。”

如果張愛玲留在大陸不走,結局可想而知。

幾十年後,也有人曾說:如果張愛玲不走,經歷一番磨難的話,或許可以“給生命加強一點受過折磨的活力”。也有人說,她離開上海後,文字便黯然失色,所以她離開上海絕對是個錯誤。

這些見解很獨特,但不免有些冷血的氣息!

歷史不能假設,探究張愛玲不走會怎樣,似乎是無意義的,但我們不妨看一看蘇青後來的命運——

1949年底,蘇青加入了婦女團體“婦女生產促進會”,算是嘗試進入新的生活,但一時卻找不到工作,無法養家餬口。

這時有香港的熟人告之,香港《上海日報》想請當年走紅的老作家寫稿撐門面,於是她便寫了《市婦運會請建廁所》、《夏明盈的自殺》等32篇稿件寄去,可是非但沒有收到分文稿酬,反而因“諷刺新社會”的嫌疑而受到上海市公安局的警告。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有驚無險的羅湖橋頭(10)

這條路等於斷了。那些應得的稿費,她懷疑是被熟人侵吞,託已在香港的潘柳黛代為討要,也無結果,以致生活越發困頓。

1951年,上海市文化局戲劇編導學習班招生,蘇青前去報名,但沒有被錄取,後由夏衍出面才被批准。

學習班畢業後,她被分到由尹桂芳任團長的芳華越劇團工作,為配合“三反”、“五反”運動寫了幾部劇本,都未獲成功。

後來,她又改編了郭沫若的《屈原》,於1954年5月首演,反響甚好。該劇在參加華東戲曲會演時,佳評如潮,演職員獲獎的甚多,可她這個編劇,卻因為“歷史問題”未能獲獎。後來,由她編劇的《寶玉與黛玉》在京、滬連演三百多場,創下了劇團演出的最高紀錄。這是她在解放後最輝煌的一個時期。

其後,厄運突然降臨。她在改編歷史劇《司馬遷》時,曾寫信向復旦大學教授賈植芳討教。不料,在1955年胡風事件中,賈植芳被打為胡風分子,公安機關在賈家抄家時,發現了蘇青的信,蘇青就此被打成胡風分子,被關進上海提籃橋監獄也有人認為,蘇青被捕是受潘漢年、*案牽連。。

1957年蘇青被“寬大釋放”,回到劇團無事可做,只能去看劇場大門。1959年芳華劇團遷去福建,蘇青不願跟去,遂被安排在黃浦區文化局下屬的紅旗錫劇團當編劇,兼做配角唱戲,同時還要負責字幕,工作相當辛苦。其時,她也配合形勢寫過《雷鋒》、《王傑》等劇目,但毫無影響。

1966年*爆發,蘇青被抄家批鬥,同時被錫劇團辭退,生活無著。後來,總算被黃浦區文化館收留,1975年退休,每月領退休工資元。

蘇青晚年極為淒涼。她原住在市區瑞金路,環境簡陋,要與鄰居共用廚房、衛生間,且經常受鄰居欺負。無奈之下,便與郊區一戶人家調換了住房,以求安寧。

在漫長的歲月中,她與已離婚的小女兒李崇美和小外孫三代人,住在一間10平方米的房子裡,相依為命。

晚年的蘇青身患多種疾病,基本斷絕了與外界的往來,唯與王伊蔚老大姐抗戰前《女生》雜誌主編。有所過從。她在致老友的最後一封信中說:

成天臥床,什麼也吃不下,改請中醫,出診上門每次收費一元,不能報銷,我病很苦,只求早死,死了什麼人也不通知。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時期也不遠了。

人到此時,方知生之艱難。若回想起當年對冰心的無情挖苦與調侃,怕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吧?

1982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