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部分 (2 / 4)

持共同上升的趨勢。而且,一個人同居的經歷越多,對婚姻生活就越排斥,絲毫不能幫助人們進行所謂的婚前嘗試。換句話說,同居關係維持的越長,不結婚的可能性就越大。根據美國學者的調查,經過同居而結婚的夫妻比沒有經過同居而結婚的夫妻離婚性更大。同居者沒有承諾,只有類似君子協定的約定,這種自由越持久,同居者就越是厭惡婚姻中的各種束縛。也就是說,從同居中未必能學到有效的婚姻經驗,反而會阻礙婚姻程序。也是,一個人吃慣了山珍海味就很難天天吃糠咽菜,一個人嘗過了自由的味道就很難再受約束。隨著同居關係的發展,進步成婚姻的比例越來越小,說到底,人們還是懼怕責任的約束。

除此之外,美國學者還有一項意外發現:在選擇同居的年輕人當中,有不少人來自單親家庭。換句話說,那些小時候親眼目睹父母由爭吵變為路人的孩子長大後更難接受婚姻。在他們的心裡,任何兩性關係都是不穩定的,這一點可以從他們父母的離異中得出。這些部分年輕人,小的時候看過了母親為婚姻哭哭啼啼,看過了父親為婚姻大發雷霆,自然會產生恐懼。他們擔心自己將來會像父母那樣在煩惱和爭吵中生活,然後在傷心欲絕中結束。他們寧願選擇同居,也不會涉足婚姻。可惜的是,他們每次同居關係的破裂都會加深他們對兩性關係不穩定的印象。當這種不安和失落感日積月累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就極易產生心理問題,從而導致行為過激,成為社會安全隱患。

在中國,男女同居不像美國那樣有一段頗為曲折的發展歷程,同居生活一進入中國便被新新人類所追捧,瞬間成為時尚尖端。

在中國,大多數年輕人把同居當作了婚前嘗試,然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根本沒有做出任何婚姻的承諾。大部分同居年輕人最後都是以分道揚鑣作為結局,也許會有短暫的傷心,但這種傷心並不足以讓他們接受婚姻。

何東與女友同居三年之後和平分手,原因很簡單,女友要求結婚而他不同意。對於何東來說,跟女友這三年已經失去了新鮮感,很難想象未來的日子都要跟一個沒有興趣的女人過生活。何東對婚姻的抗拒的態度讓女友十分痛心,最後選擇了分手。對於多數女孩子來說,當她決定跟一個男人同居的時候基本上就已經把自己當作了妻子,而且憧憬著將來能跟男友步入婚姻殿堂。可是何東卻認為,同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彼此的性需求,當初跟女友住在一起的時候也從來沒有跟女友說過會娶她之類的話。何東對曾經前來勸他結婚的親朋說過,婚姻是鞋子,同居就是試鞋合不合腳的過程。如果覺得這鞋不合適了,那幹嘛還一定要買?可以說,有這樣的想法的年輕男性同居者不在少數。他們從來沒有打算跟同居女友結婚,同居時間越來越多,更換同居女友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對婚姻的態度逐漸冷淡。

對於那些同居的男性來說,他們可以輕易斬斷一段同居關係,然而對於那些同居的女性來說,情況就不是那麼樂觀了。一般而言,同居對於男方來說還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影響,而對於女方來說,所忍受的心理和生理壓力都遠遠大於男方。

就拿何東和女友這對同居男女為例,兩人在同居的時候女友曾意外懷孕,當得知懷孕的訊息後,何東與女友的反應截然不同。女友想利用孩子使何東與自己結婚,而何東則不想擔負任何責任,一個勁勸說女友墮胎。這裡需要說明一個事實,由於同居並不受法律保護,對於女方在同居中墮胎或生養,男方都沒有法律責任對其進行資金補償。同樣,如果女性由於非婚墮胎對身體造成了損害,男方在法律上依然沒有賠償的責任。就憑這些,選擇同居的女性就比男性更多一層顧慮。也正是因為如此,女友最終還是在何東的軟磨硬泡下極不情願地墮了胎,而兩人從那之後的關係就發生了改變,直到最後分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