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王昔來彈這首曲子,會更加得豁達而有生趣。
直到最後一個泛音停歇,裡面方傳出聲音來:“聽聞戚兄自大興傳了信來,送信的人呢,請進來吧。”
那大漢方才往前兩步,到了琴室門口,朗聲稟報:“回厲先生,人已經到了。”說話間往旁側一讓,伸手衝著文笙做了個“請”的姿勢。
文笙上前,邁過高高的門檻,進到了琴室當中。
這間琴室佈置得十分淡雅肅穆,矮榻、屏風、長几、桌案一色都是黑漆,案上鋪著幾幅長卷。直垂到地,黑白互襯。更顯樸素大方。
正對著門主位上坐了位長者,一雙手猶放在面前的古琴上面。
這長者年紀應該在五十出頭。保養得當,面色紅潤,頭髮也是黑的多白的少。
文笙注意到他的時候,這位長者也在上下打量文笙。
文笙匆匆一掃,便知道這座上的人必是她要找的那位厲建章。
對方年紀遠較自己為長,又是戚琴的朋友,文笙站定了,深施一禮,口裡恭恭敬敬道:“末學後進顧九見過厲老先生。在下此來受戚老重託,有一封要緊的書信要面呈您。”
說話間,她取出了一路小心收藏的書信,兩手拿著,上前幾步,交到了厲建章手上。
厲建章接過信,沒有急著開啟看,而是有些失望地問了一句:“這麼說此次的盛會戚兄不打算參加了?”
文笙回道:“戚老在大興遇襲,受了不輕的傷。沒有辦法到鄴州來,他把前因後果都寫在了信中,厲前輩一看便知。”
厲建章聞言吃驚非小,雙目之中銳芒一閃。顧不得再問文笙的話,低頭三兩下拆開那封書信,先眯著眼睛從頭仔細看了一遍。而後又再三確認關鍵之處。
直到這個時候,他才彷彿由高人雅士一下子變身為戚琴信得過的朋友。羽音社的重要成員。
戚琴在信裡說了很多,不但詳細講敘了自己與商其、“黃太安”的恩怨。提到此番因為傷重不能來參會頗為可惜,還特意向厲建章介紹了文笙,說她師從王昔,於古琴上十分有天賦,和自己也多有淵源,若非她相助,同姓黃的那一場拼鬥還不知道鹿死誰手,請厲建章方便的時候指點她一下。
除此之外,戚琴還拜託厲建章帶著文笙去此次的盛會上開開眼界,並記下那曲譜帶回去給他。
做為報償,他把從“黃太安”身上得來的那段曲譜也抄錄了一份,由文笙帶來,交給厲建章處理。
那曲譜據他判斷極有可能出自首陽被搶去的那本《希聲譜》。
厲建章看了信,再打量文笙,才留意到站在面前的是個剛滿十六歲的小姑娘。
“大興距離長暉路途不近,你一個姑娘家,長途跋涉,著實不易,辛苦了。”
文笙並未覺著苦,聞言莞爾一笑:“還好,晚輩隨師父山居,常走山路,已經習慣了。”
厲建章認識王昔,嘆道:“我早年同你師父打過交道。他技藝精湛,胸中自有溝壑,琴聲如同天籟。可惜沒有得到老天爺的厚愛。他脾氣還那麼倔?”
這話叫文笙不好回答,她想了一想,認真地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師父也在堅持他的道理。”
厲建章想起了王昔的脾氣,搖了搖頭:“好吧,難得你受得了他。我看信上說,你帶來了一段曲譜?”
文笙鬆了口氣,她早知道師父王昔和這些公認的琴道大家心有隔閡兩看相厭,厲建章這態度還算是比較溫和的,但她實在不想聽旁人背地裡議論師父有哪裡不好,厲建章主動更換話題,她求之不得。
“是,在這裡。”文笙把曲譜小心翼翼取出來,交給了厲建章。
厲建章也十分重視,雖然他撫琴之前已經淨過手了,仍是取過塊雪白的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