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文瑤魚> 第1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部分 (2 / 4)

恰是這個失敗者,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觀察角度,幫助我們串起一部“不一樣”的中國現代史。(北京晚報/孫小寧)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陳平原:孤獨的尋夢人(1)

這是一個倔強而又孤獨的叛逆者,一個出師未捷便轟然倒下的尋夢人,一道歡快奔騰越過九曲十八澗的溪流,一顆劃過天際瞬間照亮漫漫夜空的彗星。曾在上個世紀20 年代“名滿天下”的北大哲學教授張競生,竟然憑藉薄薄一冊《性史》,贏得生前無數罵名,也收穫了半個多世紀後的風光。

不過,單就“性學”、“計劃生育”或“愛情大討論”等立論,尚不足以窮盡張競生五彩斑斕的一生;更何況,所謂“性博士”的命名,本身就有很濃厚的嘲諷意味。實際上,這是一個趣味極其廣泛、講究“體悟”與“會通”、刻意追求“讀活書”,並以“鑑賞的態度”

看待人生的哲學家(張競生:《兩度旅歐回想錄》及《愛的漩渦》)。有趣的是,此奇才之所以長期被埋沒,政府迫害以及民眾愚昧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此外,還必須直面一個殘酷的事實:真正讓張競生“無地自容”的,正是佔據20 世紀中國思想學術主流地位的五四新文化人及其後學。在一個專業化潮流已經形成的時代,蔑視“專家”,斷然拒絕國人普遍信仰的“科學”與“哲學”,轉而主張直覺、頓悟、情趣的“美的思想法”,就很難得到學界以及大眾的認可。所謂“以‘美治主義’為社會一切事業組織上的根本政策”,雖妙不可言,可在我看來,卻純屬烏托邦(張競生:《美的社會組織法》一書“導言”對此有自省)。批判真假道學,主張“愛情四定則”,提倡“情人制”,或者編一套玄秘的“審美叢書”,這都沒有問題,偶爾還能得到“何等痛快”的讚許(周作人:《溝沿通訊之二》);可出版“赤裸裸”的《性史》以及主編“專注性學”的《新文化》,卻不可避免地會與主流學界反目成仇。

我並不否認,張競生因缺乏必要的專業訓練,談論“性教育”時,多想象與誇飾之詞。也正是這一點,導致其在論戰中不斷敗北。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就好像敏感的盧梭與學識淵博的以狄德羅為代表的百科全書派,之所以由合作走向衝突,原因既有政治立場的分歧,更包括性格與才情的差異。如此天性叛逆,自信而又孤僻,多情且又放誕,註定了張競生一路走來,不可能步步蓮花,反而是處處荊棘。好在張博士屢敗屢戰,勇氣實在可嘉;而這背後的因素是:留學法國,學的是唯心論哲學,喜歡的是浪漫派文學,一生行事,師法18 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

照羅曼?羅蘭的說法,盧梭的《懺悔錄》“為小說的藝術開啟探索內心生活的堂奧”,是“第一批浪漫主義者的母親”(羅曼?羅蘭:《盧梭的生平和著作》);張競生描述浪漫派之“幻想”、“反抗”、“直感”以及“極端的情感”,同樣以盧梭為先導。這些“立身行事都要有特別處”、“愛恨都要到極點”的浪漫派文人,與國人之普遍推崇“中庸”,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他們不能受人諒解的,就因太偉大與不肯依阿取容。他們受詛咒處,正是他們不可及處”——當張競生寫下這些熱情洋溢的讚詞時,當不無“夫子自道”且“自嘆自憐”的意味(張競生:《爛漫派概論》)。從早年的博士論文《關於盧梭古代教育起源理論之探討》,到北大教書時的專著《美的人生觀》、《美的社會組織法》,到離開學界後的譯述《盧騷懺悔錄》、《夢與放逐》、《歌德自傳》、《爛漫派概論》、《偉大怪惡的藝術》,一直到晚年撰寫“‘半自傳式’的小品文”《浮生漫談》、《十年情場》、《愛的漩渦》等,幾乎張競生所有的著譯,都隱隱約約可見盧梭的影子。。 最好的txt下載網

陳平原:孤獨的尋夢人(2)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