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細緻地描寫。田浩祿們最終無法擺脫的命運,是這一代人心底的痛苦的夢,田浩祿的形象有著極其典型的意義。
田浩祿對於改變自己命運的目標是極其簡單的,又是極其艱難的。僅僅是夢想自己像青梅竹馬的美麗女孩覃怡紅一樣成為吃商品糧的非農戶口。這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所有農家子弟都夢寐以求的,其根本的原因就是隻有這樣才能夠獲得與覃怡紅平等的社會地位,也才有與覃怡紅髮展感情的資本。但這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最終將這一對有情人的美好情感化為虛無,愛情在世俗面前被擊得粉碎。暗暗深愛著田浩祿的嚮明玉不惜貞操和尊嚴,委身村主任以求得田浩祿發展的機會,最終與田浩祿結為夫妻,在田浩祿病態的折磨中含恨而死。而一心要替父贖罪的隔代少女鄭菲菲一心要以嫁給田浩祿的方式對父親給田浩祿的傷害進行補償,使田浩祿陷入難以擺脫的困境。故事不是很複雜,但就是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受盡重重屈辱之後,時代的變遷給了田浩祿施展才華的機會,在企業改制中,田浩祿成功地上演了一場“蛇吞象”的大戲,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收購了給了他無數屈辱和傷害的製藥廠,使他有了報復的機會和資本。
田浩祿的命運,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兩部分:抗爭與報復。抗爭的是社會,報復的也是社會。抗爭的基本動因是愛情,報復的基本動因則遠離了愛情。但田浩祿心底裡要吃上商品糧成為非農戶口的兒時夢想卻隨著社會的變遷變得渺小甚至無聊,使得田浩祿在報復成功後無法品嚐到勝利喜悅。在與覃怡紅的關係上,田浩祿表現出來的大度與寬容,僅僅是對覃怡紅這個在時代變遷中失去一切優越感的弱女子的同情和一絲對於過去感情的眷念。因此,可以說,田浩祿強烈的報復心理沒有被世事變遷發酵得不可收拾,人性美好的一面最終戰勝了人性邪惡的一面。與許多文學作品中同類典型相比,他沒有變得冷酷無情,他也沒有被生活磨礪得更加剛毅果決,雖然在與嚮明玉婚姻中因為心理的變態曾經歇斯底里,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在生活境遇改變後依然很自然地從心底裡生長起來。對鄭菲菲的責任,對覃怡紅女兒楚辛的關愛,對嚮明玉弟弟嚮明海的關照,都有著極強的溫情。而內心深處的苦楚卻默默地獨自吞嚥,沒有因為發跡而墮落。這正是土家漢子生命基因中不可磨滅的東西,也是田浩祿這個藝術形象有別於其他藝術形象之處,就這一點來說,田浩祿這一藝術形象的塑造,是很成功的、獨特的。
田浩祿的命運,是一代農村青年的命運;田浩祿的奮鬥,也是一代農村知識青年奮鬥的縮影。在整部作品中,愛情是貫串全書的主線,覃怡紅從出眾到歸於平凡,嚮明玉的痴情與忍辱負重,鄭菲菲的單純和清澈,與其他人物的心狠手辣,形成強烈的反差,使整部作品從頭至尾呈現出藝術的光亮,照亮了善良,鞭笞著醜惡,這是支撐田浩祿在生活底層苦苦掙扎的最原始的動力,也是最終拽住他沒有被生活擊垮的原因,還是使他依然能夠在走出困境後保持質樸的土家漢子本色的最根本因素。我想,作者把這部書以三個女人的名字命名,就是要向讀者昭示這樣一個道理:美好的東西最終是戰勝一切邪惡的力量。
田浩祿的這種性格特徵,是與他生活的環境有著極大的關係的,出生於鄂西清江岸邊那個偏僻山村的田浩祿,血液中流淌的是巴人祖先的血液,除了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