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3部分 (3 / 5)

什麼叫現代化生產,人少了反倒不知道如何施展了,覺得始終缺人手。

所以義大利人走後,標準化管理不但沒學到,面對這麼大的工廠這麼少的人馬一時還有點不適應,即使想把義大利人的那套撿起來也不知道從何抓起。

這陣子,廠領導班子竟然還因為是否要多招些人而進行了激烈的爭吵。原工廠的林向榮、常遠庭等人並不願意多招人,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適應了少少的人大大的工廠,而李剛帶來的一批管理者卻認為要想廠子發展必須再多招募職工。

埃裡克松這個外方經理的到來,事實上把兩方的火藥味強行的壓了下去。

作為外方經理,埃裡克松首先給中方管理層先上了一堂課,介紹西方的標準化之路。

他舉了個例子,一位美國的婦女需要往牆上安裝一個釘子。事實上,她真的是安裝上去的。她會使用一種筒式工具,套住釘子,然後拉動筒後面的手柄,啪啪幾下釘子就被打進了牆裡面,然後用特殊膠水把縫隙填平,根本看不出來釘子是怎麼弄進去的,釘子周圍被抹的平平的。

歐美國家的工廠對標準化執行的較為徹底,甚至往牆上敲個釘子都得動用專用工具,他們的工人沒有標準是不敢也不知道怎麼動手做東西的。

甚至在一些日常生活中,這種標準化生活也隨處可見,例如美國的街區門牌號,一排結束之後不管到了多少號,另一排的門牌都會重新開始記號,大大的方便了出行的路人。

在歐美的裝修行業中,甚至這種標準化裝置、標準化施工也隨處可見,美國的裝修工人利用專業工具把活幹的又好又快,人家的裝修處處體現著工業化的味道。這些專業裝置甚至能主動的幫助工人把活幹好,它們本身就是被專業人士設計出來的,工人只需按著說明操作即可。

中國的裝修工到了人家的地方往往不會使用這些專用工具,只會按照自己的經驗動手,結果不但事倍功半,沒準還會因為質量問題或者擾民等等因素遭到業主的投訴。

這就看出來西方人對標準制定的非常詳細,已經深入到了他們的生產生活當中,連雞毛蒜皮的事情都制定到家。每個雞毛蒜皮的細節都是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總結的,所以你只要嚴格的按照標準去做,傻子也能做出那個產品。

他們的優勢在於整體工業水平發達,從材料生產就開始嚴格控制質量,保證了後面加工的時候形變、應力、內耗等,都在控制範圍之內,的的確確是按照產品說明裡給定的引數變化的。

對於很多特殊形狀的構件,他們都有專門設計模具,哪怕是幾百年都不見得用上一次,他們也要花時間做一個。

整個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製造體系就是建立在不相信人的基礎之上的,不指望用工人的經驗和小聰明來解決技術難題,一切問題的解決全部是按照寫在字面上的標準化步驟。

耍小聰明、走捷徑、差不多就行,想要依靠這種思想來解決問題是要被開除的,這種行為絕對是不被鼓勵的。

或許有人認為他們也會用榔頭修形,用銼刀改變尺寸,絕對是大錯特錯。也許驗證時有這種情況,但是量產的時候絕對不會出現。

如果下線板材不能拼合起來,要麼是工人加工的問題,那就換人;要麼是設計的問題,那就重新設計;要麼是材料的問題,讓搞材料的人解決,絕對不允許人工敲進去。

這種事故一旦出現,那就必須是大事故,必須受到管理方的關注,必須要找到問題的癥結,絕對不允許糊弄過去!

另外國內工人還有著不少傳統的“好習慣”,他們會主動的為工廠考慮,為工廠節約材料也是他們自學徒工起養成的習慣。

恰恰相反,西方人制定規定之後,什麼工具用到什麼時限,規定之後就要完全按照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