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4部分 (4 / 4)

康有為、梁啟超組織的帝國憲政會改頭換面而成的“國民黨”,於1912年2月27日在上海正式發起,同年5月併入共和黨。

第二個是1912年5月共和建設討論會、國民協會、統一共和黨、國民公黨等黨派在北京舉行會議,準備合併成“國民黨”,草擬的《章程》第一條就是“定黨名為國民黨”。但這個“國民黨”還沒有組成,即宣告流程,可謂是胎死腹中。

而我們熟知的那個國民黨成立時間最晚,而且它的成立完全是北京同盟會本部(或者說是宋教仁)的自作主張,並未徵求國內外廣大同盟會會員的同意,很多老同盟會員在接到同盟會本部改名國民黨的通告後甚至失聲痛哭。不少同盟會支部對此次改組予以抵制,像廣東的同盟會,直到1913年初才改名為國民黨。

在這次會議上,眾人選舉孫中山為國民黨理事長,黃興、宋教仁等9人為理事。不過孫中山似乎對這個理事長頭銜並不感冒,一再聲稱自己想要脫離政界,專心從事於民生實業,所以想退位讓賢。此舉無疑坐實了之前架空的傳言,弄得宋教仁毫不尷尬。眾人苦勸良久,孫中山終於勉強就任理事長一職。可他一轉身,又對外界宣佈因為自己修築鐵路關係重大,無暇顧及國民黨內事務,委託宋教仁代理理事長職務,全權處理所有事宜。

訊息一傳出,輿論頓時為之譁然。不過此時宋教仁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因為熱火朝天的國會選舉已經開始暖場,他需要全身心投入這場民國元年最熱鬧的年度大戲。再者說,此次改組本來就是為了掌控同盟會,爭取臨時參議院的多數派地位,為隨後的國會大選以及競爭組閣做好準備。既然已經獲得了實利,何須計較那些喧譁的虛名?

事實也表明,國民黨成立之後,不僅黨員人數有所增加,而且在北京臨時參議院中也確實佔據了第一大黨的地位。儘管沒有一舉奪得多數派席位,這已經足以讓共和黨和新中國黨小心警惕的了。何況宋教仁還小動作不斷,隔三差五就打共和黨與無黨派議員的主意呢?

面對如此戰果,宋教仁也是滿懷喜悅,私下裡得意洋洋地跟自己的親信說道:“從此之後,民國政黨唯我獨大,共和黨雖橫,新中國黨雖強,其能與我黨抗衡不?黎元洪雖名為首義都督,孫元起雖號稱當今聖人,其能與我爭天下不?趙衙役(趙秉鈞)、張狀元(張謇)、段殿下(段芝貴),以後當唯我馬首是瞻!”(未完待續。。)

三七九、雪壓冬雲白絮飛

國民黨成立之後,為了擴大聲勢、爭取選民,立即展開了瘋狂的攻城略地行動。但凡是有選舉權的民眾,無論是滿清遺老、綠林好漢,還是青年學生、市井商販,不管生張熟魏,只要申請,一律發放黨員證。至於當朝的高官闊佬,則是不管他們是否申請,也不管他們政見如何,都先填好黨員證,每人贈送一本。以至於像孫元起、張謇、湯壽潛等新中國黨人,都接到了宋教仁親自送來的黨員證,真是令人啼笑皆非。難道他們不知道新中國黨一直都是嚴禁跨黨的麼?

國民黨的聲勢是如此浩大,甚至京城人相互見面時除了詢問貴姓之外,還要再問一句“貴黨”。如果聽說你還沒有加入其他黨派,對方立馬就會熱情邀請你加入國民黨。也不管你願不願意,第二天一早一準兒會有黨員證送到你手上。

這種到處拉人入黨的現象,很像後世傳銷組織的發展下線。不過伎倆雖然拙劣,效果卻很明顯,很快宋教仁就宣佈國民黨黨員人數突破百萬,成為中國第一大政黨。

國民黨的過激舉動當然遠不止此。

在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