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4部分 (3 / 4)

的同盟會《總章》規定,只要是具有一定知識的成年中國人。贊同同盟會宗旨,由兩名會員介紹,經過評議部認可,就可以成為同盟會會員。

那時候革命剛剛取得成功。同盟會員內則是臨時政府的總長、次長。外則是各省都督、司長,可謂聲勢烜赫。熱心革命的自然蜂擁參加,趨炎附勢、投機倒把的人也想捷足先登,加上入會條件如此寬鬆,很快會員人數就突破了十萬大關。在會員人數驟增的情況下,難免會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就像《阿q正傳》裡的趙秀才,用四塊洋錢便換到了“柿油黨的頂子”。

見大多數會員反對,宋教仁並沒有退縮。他一方面宣稱改組後的同盟會與之前所持的態度、手段並無二致。犧牲的進取的精神將會一以貫之,不會更改;一方面到處演講積極遊說。爭取獲得更多支援。儘管宋教仁苦口婆心舌燦蓮花,依然有很多人不買宋教仁的賬,對改組的認可也僅僅侷限於宋教仁所在的同盟會北京本部。而且從整個過程來看,也是宋教仁推動北京本部對改組的認可,北京本部代表整個同盟會表示贊同。

孫中山、黃興二人作為同盟會的領袖人物,似乎打定功成身退的念頭,在此過程中一直沒有明確表態,完全置身事外,所有的改組事務完全由宋教仁負責,包括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公會等黨派的談判。故而外間有傳言說宋教仁此舉純粹是效法宋江,意圖架空孫中山、黃興,然後甩開膀子單幹。

在孫黃二人沒有出面反對,而且一再表示不願多過問黨事的情況下,這種傳言愈演愈烈,甚至部分同盟會會員也相信了。萬般無奈之下,宋教仁只好邀請孫中山、黃興出席改組大會,以此澄清事實,還自己一個清白。

孫中山對此倒沒有拒絕,很爽快地答應了宋教仁的請求。在參加五巨頭會議期間,專程撥冗參加了在湖廣會館舉行的改組大會。這個大會醞釀已久,與會者達兩千多人。孫中山在會上發表演講道:“孫某浪跡海外數十年,所遊歷的國家不可勝計,然而不管政府是民主的或是君主的,政黨總是存在的,而且政府的指導權也總是從這一黨轉移到另一黨的。而我中國在革命以前,有**而無法治,有臣僕而無國民,一切政務都是遵奉君主意志而行事,臣僚之間只有朋黨,並無政黨。如今革命成功,民國初建,中國才開始有了自己的政黨!

“我同盟會成立於前清,因為彼時我國民受人奴役有如牛馬,生活困苦不堪,故而孫某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之三民主義,汲汲於推翻與破壞事業。如今民國已經成立,民族、民權二主義大體實現,眼下要務在於鞏固共和,實行民生主義。然而建設之事較破壞尤難,必須要聯合所有贊同共和的人才共同奮鬥,目標才能實現。

“所謂政黨者,即國民立黨所以鞏固國家、代表人民者也。而今我們五黨聯合,共同為民生主義努力,正符合立黨之本意。聯合之後的新政黨無論將來處於行政地位,還是處於監督地位,總要以利國利民、富國強民為前提。與其他政黨之間若是存在政見、行為上的分歧,也要以是否有利於鞏固共和、實行民生為出發點,不分敵我,只辨是非。如此,則我中華民國的富強昌盛指日可待!”

雖然改組大會上說是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等五黨合併,其實隨後“全國聯合進行會”也加入其中,實際上算是“六黨合併”。改組後的新黨派取“共和之制,國民為國主體”之意,定名為國民黨。

“國民黨”這個名字對於國人並不陌生,一提到它,我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孫中山、蔣介石所在的那個黨派。其實“國民黨”在民國初年是很時髦的政黨名稱,所以在新中國黨成立之初,沈翔雲才會提出定名“國民黨”的建議。除了眾所周知的那個國民黨外,至少還有兩個黨派以此命名:

第一個是由清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