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民族就對不起全世界各民族,就要從地球上開除球籍。”1957年毛澤東講這番話之前,就曾提出了“十五年趕上或超過英國”的豪言壯語。動力嚴重不足,趕超英國從何談起?開發新安江擺上了中國決策者的案頭。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1.毛澤東點題(1)
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我們從孩提時代就知道了。1879年10月21日,愛迪生髮明的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個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一天被定為人類的電燈發明日。
電燈發明1010天后,上海外灘亮起了15盞電燈。中國電力工業由此拉開了發展的序幕。伴隨著民族工業的發展,電力發展很快呈現星火燎原之勢。清朝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杭州拱宸橋畔的世徑繅絲廠,引進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直流發電裝置供生產照明,浙江的第二個“太陽”從此升起。
浙江可謂毛澤東的“第二故鄉”,他自第一次到浙江嘉興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就對十多萬平方公里的浙江大地產生了感情。他生前曾四十多次來到浙江,在杭州主持召開黨的重要會議,會見重要外賓,起草或主持制定一系列歷史性的光輝文獻,莫干山麓,杭嘉湖平原,西子湖畔留下了他厚實的足跡。
1954年3月,毛澤東在親自起草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之後。如釋重負,一身輕鬆。在離杭的前一天,年過六旬的毛澤東在當時的浙江省委書記譚啟龍陪同下視察了紹興東湖,水光粼粼的東湖讓他心曠神怡。回到葛嶺,興致正濃的毛澤東想起了井岡山上的老戰友江華,當天下午,毛澤東在葛嶺的書房裡召見了當時的浙江省委副書記江華。這兩位從井岡山下來的湖南老鄉品嚐著剛採摘下的西湖龍井,窗外鶯雀的鳴叫聲和鬥豔的桃花把他們帶進了美好的回憶和追思中。
毛澤東拉開窗簾,江華忙迎了上去,他們倆面對後西湖,望外西湖,看著翠綠的柳條和湖面上泛起的層層漣漪,毛澤東連聲說:“西湖的水多誘人呀。”毛澤*然挑出了水的話題,他先向江華說起了杭州白居易和蘇東坡兩位“知府”。白堤的形成我沒有考證,我只知道唐代長慶年間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有一天他在堤上向東散步,春天的夕陽讓他踏著柳蔭下的身影,詩性一下噴發出來,“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裡白沙堤”,後人以此命名為白堤。北宋元年間蘇軾出知杭州時,蘇東坡見西湖淤泥抬高,便出奇招,南起南屏山,北接岳廟,挖泥築堤,疏道架橋,他將西湖分為內外西湖,其間架有橋樑六座,桃柳夾堤,有“六橋煙柳”之稱。後人追憶蘇軾並將西湖南北堤取名“蘇堤”。
說到這裡,毛澤東那雙能穿透歷史的雙眼,望著曾擔任杭州市市長和市委書記的江華詼諧地說:“將來有哪位‘知府’從錢塘江取水灌入西湖,讓西湖水川流不息,那這位‘知府’將永遠銘記史冊。”
紹興東湖那春和景明,山水相映,一碧萬頃的美景又勾起毛澤東對浙江兒女的母親河——錢塘江的美好遐想,滿腹詩文的毛澤東腦海中突然蹦出了清代詩人黃仲則“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的詩句。毛澤東問江華:“聽說你們在做新安江的文章?”
江華見毛澤東興致正盛,便傾吐了雄略大志:“1949年剛解放的浙江省發電裝機容量只有萬千瓦,年發電量也只有億千瓦時,到了1953年,全省裝機容量也只有萬千瓦。全年發電量剛過1億千瓦時,這與浙江工業快速發展是極不相適應的。1947年1月,浙江省錢塘江水利資源勘測隊踏勘了新安江,次年4月上書行政院,要求建電站。國民黨想要辦的事,我們共產黨肯定比他們辦得好,辦得大。新安江電站建起來,我們浙江的電力就沒問題了,現在我們浙江的老書記譚震林也很重視這件事。”
1.毛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