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7部分 (2 / 4)

之所以在關原大戰前後表現得進退失據、左右搖擺、優柔寡斷,最後淪為天下笑柄,很大程度上也跟當時毛利家臣團內部的分裂和尖銳對立有關。

而對於新一代的當家人毛利秀就來說,他首先需要參考的意見,就是守隨信吉這位“宿老”的看法。

※※※※※※※※※※※※※※※※※※※※※※※

在聽了藩主託人傳來的話之後,面對著一眾賓客炯炯有神的目光,守隨信吉只是不緊不慢地又喝了一杯茶水,才慢條斯理地答道,“……主公的意思,在下已經知曉了。只是其中有些地方,實在是讓人費解啊!若說是與幕府為敵,本藩目前不是已經在策劃了嗎?而若是要進京上洛,恐怕還為時尚早了一些吧!”

“……守隨大人,難道以我藩如今的軍力和威望,還不能出兵上洛嗎?”一位出身顯貴的年輕武士問道,“……以明國黃石大帥之法打造的我藩新軍,目前已經練成一萬,糧秣彈藥的庫存皆有許多。九州最強的島津家已經降伏,西國其餘諸藩也是盡皆惶恐。縱然還有二三暗中心向幕府之輩,譬如土佐藩山內家、唐津藩寺澤家、島原藩松倉家之流,也都與我長州藩相距甚遠,且兵微將寡,根本無力阻擋我藩出兵。如此看來,我軍的東征上洛之路縱然不能說是一呼百應,至少也能讓各藩兩不相幫,又為何不能出兵呢?”

——日本中世紀的武家幕府,就是這樣一個不怎麼靠譜的體制,幕府每時每刻都必須要對藩國保持壓倒性的優勢,如此才能維持整個幕藩體系的安泰無事。如果幕府一旦稍微有了衰弱的苗頭,那麼接下來馬上就是眾叛親離、牆倒眾人推的悲催前景;或者至少也是這種坐視叛亂爆發,無人理會幕府安危的局面。

“……事情哪有這麼簡單?你可知道,在戰國年代前後,有多少梟雄成功上洛?大內家、細川家、三好家……可除了最後的信長公之外,又有哪一家得了天下?還不是中道崩殂、由盛轉衰,從此霸業成空?”

守隨信吉對此連連搖頭,“……即使是信長公,從上洛成功到制霸天下,也前後花了十多年吧!所以,對於我毛利家的征途來說,上洛進京只是一個開始,不是結束!跟四年之前相比,德川將軍家確實是衰弱了許多,但也還沒有弱到可以一戰而滅的程度。諸君還須做好征戰沙場數年甚至十餘年的準備。

明國有諺語云:‘磨刀不誤砍柴工’。既然倒幕之事無法一蹴而就,那麼為了持久作戰,後方就得清理乾淨!記得當年豐臣太閣在出兵二十萬打贏小田原城之役,消滅關東霸主北條家之後,分明是天下已定的局面,卻還是又花費一年時間掃蕩了東北的陸奧、出羽各家諸侯,才從容調集各藩兵馬,出征朝鮮——若非事先如此犁庭掃穴、斬絕後患,只怕在豐臣太閣渡海攻朝稍有受挫之後,奧羽偏遠之地就要立時生亂了!

同樣的道理,我藩雖然先破幕府,又平薩摩,兵威震懾海內。可眼下的九州局面最多隻能說是粗定,多數藩國只是暗中送信投誠,尚未公開臣服,談不上可靠。另有平戶、唐津、島原數藩,更是死硬的佐幕派,還在繼續以幕府和四國土佐藩為外援,堅持與我軍為敵。甚至就連幕府安置在九州的長崎奉行,迄今也尚未剿滅,這幾個月裡還在繼續透過長崎港聯絡西洋商人,幫助幕府從海外進口硝石和軍械……”

他一邊如此對著眾人侃侃而談,一邊用指頭蘸著茶水,在桌面上畫出日本關西的粗略地圖,“……對於我藩來說,明年確實是可以開始豎起倒幕的旗幟了,但萬萬不可一心只想著上洛進兵平安京,卻忘了後路安危。而是還需循序漸進,無論如何也得先拔掉長崎這顆釘子,同時強迫西國各藩站隊一起出兵才行……”

只是剛剛講到此處,幾位侍女就已經把酒菜端了上來。守隨信吉便停下了話頭,領著諸位賓客雙手抱拳,表情虔誠地做起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