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水房和車間。每個士兵每兩天可以洗一次澡,軍官每天都可以洗澡。戰俘營的下水道和城市的下水道系統相連,戰俘們的日常用水最初由營區裡的一口井提供,水質不是很好,需要煮沸才能喝。不過,很快就有一座水塔在戰俘們居住一段時間後建成,使得戰俘營用上了自來水。整個戰俘營被磚牆和電網環繞。牆的四角都有瞭望塔,日本守衛每天二十四小時值勤。
瀋陽戰俘營的食堂在一棟獨立的大樓內,只有廚房和一個麵包房,沒有就餐的座位。食物由戰俘自己輪流準備,由日本人監督。每個寢室的室長作為代表,用木桶領取食物帶回寢室內分享。美國戰俘在這裡每天可以吃到三頓飯,但是菜色每天都是一個樣,早飯是穀物粥,午飯和晚飯是大豆、玉米和蔬菜湯,外加少量由麵粉和大豆製成的糕點。基本沒有米飯,也沒有面包,每兩個月才提供一次肉。蔬菜主要來自於戰俘們自己耕種的菜園,主要有洋蔥、土豆、捲心菜、蘿蔔和大白菜。如此算來,戰俘每人每日攝入的營養量在2000…2400卡路里之間。如果是外出幹活的戰俘,還能從服務的公司那裡獲得一些額外的食物。除此之外,瀋陽戰俘營每隔兩天還能收到一次國際紅十字會的食品包裹,裡面有肥皂、罐頭、糖果和餅乾。不過包裹裡的罐頭在分發給戰俘之前,都被日本看守穿了孔,以防其囤積起來,作為越獄逃亡的乾糧,因此必須迅速吃掉。
——雖然這樣的伙食標準,跟美國戰俘們之前在國內的生活水平肯定是不能比。但是在二戰時代的東亞,卻已經絕對稱得上是優待了!要知道,當時就算是在日本國內,每個日本人每天配給的主食也只有三百三十克大米,副食品供應更是寒酸,只夠吃一日兩餐,每人每日攝入營養量平均才只有一千八百卡路里,市場上食用油和砂糖的供應量幾乎為零,比瀋陽戰俘營裡的這些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吃得差多了。至於那些被日偽當局規定只能吃“混合面”和橡子麵,偷偷吃幾口大米就算“經濟犯”的東北本地人,就更是甭提了……
在冬天,戰俘營分發了充足的毯子和棉襖,到了春天,這些棉襖會被收回。夏天則會發放涼蓆和蚊帳。總的來說,在穿和住方面,美國戰俘們至少是享受到了日本雜牌部隊普通士兵的待遇。
而在醫療衛生方面,這些美國戰俘享受的待遇,更是連日本士兵都要羨慕——瀋陽的戰俘營裡有一座專門的醫院,可以容納一百五十名病人同時就醫。醫院裡有獨立的病房和康復娛樂室,以及X光室、會診室、藥房和太平間。各種醫療裝置都跟日本陸軍醫院的差不多,但能夠從紅十字會獲得額外的藥品和器械補給。每個戰俘剛一遷入就被集體注射了天花、痢疾、霍亂和傷寒疫苗,接下來還有完善的定期體檢制度。
因此,這幫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被俘期間基本保持了健康,死於營養不良和傳染病的人數只有個位數,而被俘期間最慘重的傷亡居然來自於自己人——由於沒想到美國空軍會轟炸戰俘營,日本當局最初沒有對空襲作出任何防範,結果就被長途奔襲的援華美國轟炸機編隊給偷襲了一次,瀋陽戰俘營裡的日本看守倒是個個安然無恙,美國戰俘卻當場死傷五十人。事後,日本人才允許戰俘們在菜園裡挖掘防空洞。
再接下來,跟在天津的悠閒日子不一樣,戰俘們在瀋陽總算是要被派遣到各個工廠裡參加工作了。工作內容包括製造零件、工具、染料等。工作並不艱苦,工作環境也不錯。每個工作日8小時,週日休息。他們有1小時的時間吃午飯,午飯是從戰俘營用木桶送來的。軍官不用工作,但是負責戰俘營的監督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