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會背冒冷汗。
為了專門應對新加坡的“軟體”移植,當時蘇州市政府在園區籌備組下面設了一個“借鑑辦”。牌子掛在那裡,一位北京來的領導見後,瞪著眼睛,說:什麼狗屁牌子!
蘇州人見狀,不知該說什麼。
“借鑑辦”的牌子雖然沒摘,但幾經風雨飄搖。
1993年,對蘇州市委、市政府來說,為了這工業園區建設,一方面要與新加坡方面討價還價,一方面要跟國內來自多方的不理解與反對聲進行解釋甚至是鬥爭,正可謂內外夾攻、左右擠壓。但市委、市政府在中央和省委的領導與支援下,始終沒有動搖過。“只是那種風雨交加的日子非常艱難,如果不是為了蘇州現代化建設和子孫後代的幸福,當時我們真的想甩攤子。”一位蘇州“老園區”這樣對我說。
“與新加坡談判中首先碰到的是三塊硬骨頭,即:基礎設施、土地價格和公共管理。這三樣東西必須是我們這邊要完成的,談了一次又一次,就是談不攏。”吳克銓說,“當時我已經62歲了,本來在完成章新勝市長交代的接待好李光耀等新加坡客人後,就不想再具體參與園區的籌備工作了。可就是因為上面這些事談判非常艱難,主要原因是中國當時的國情、社情不允許我們步子一下子邁得那麼大,可人家新加坡人不幹,他說他們的‘軟體’就是需要一步到位,所以市委後來決定,從各機關抽調14個人組成工業園區籌備委員會,市長親自掛帥,我是負責人之一。”
這是市委的決定。
當吳克銓得知這事後,找到章新勝市長,說什麼也不願幹了,“沒啥理由,就是年紀大了,讓年輕人幹吧!”吳克銓對市長說。
章新勝搖頭,說:“你老吳那點心思我明白,你是不想這麼一把年紀再惹一身騷味。不行,你不幹誰幹·光靠我市長‘光桿司令’一人·再說,你是我在李光耀面前推薦的人,而且也是經李資政點頭的,你不幹誰幹!”章新勝與吳克銓一起搞“開發區”搞出感情來了,他就是不放這位“崑山開發王”。
吳克銓沒有辦法,只好說:“那我就分管‘軟體’吧,最多幹三年。”
章新勝笑了,拍拍他的肩膀:“行,就三年,‘軟體’這一塊全交給你了!”
第14章“軟體”——閃爍東西方文明精神的靈魂與光芒(1)
在今天,每一個來到蘇州工業園區所感受、看到的一切及由此透出的文化與文明水準的人,都會很自然地得出結論:這樣的園區中國少有,世界少有。也就是說,這裡的自然環境與現代化工業之間的那種和諧與平衡關係,被安排得如此協調、統一,或者說完美有序,這都是在其他地方很難看得到的,再加上驚人的經濟發展速度與所取得的超乎想象的效益,你無法不為之驚歎和由衷欽佩。
關於蘇州工業園區現在的樣子,如果我不作描繪也許很多讀者會感到失望,然而如果我僅白描式地勾勒幾筆又感到很對不起那些十幾年在此辛苦耕耘的建設者們的那份創造力和汗水,尤其是對不起李光耀和新加坡人——因為在他們心目中的蘇州工業園區就是新加坡的形象,但我似乎又不便在本文中作過多的渲染式描述,原因是我想給廣大讀者留些期待和空間,並且建議你有機會到蘇州旅遊的時候一定要去園區走一走、看一看,那裡的一景一物遠比我筆下描繪的要精彩得多……
我在這裡想告訴讀者的是,蘇州工業園區有今天這個樣子,是李光耀和新加坡人所期待的結果,也是李光耀和新加坡人一向引以為自豪的新加坡“軟體”的魅力所在。
新加坡管理模式的成功點和閃光點,皆在蘇州工業園區得以展示與體現。難怪李光耀在國際場所總是拿“SIP”說事。他曾誇耀說,中國蘇州工業園區是新加坡精神與管理模式的“青出於藍”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