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我在京都小住> 第11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部分 (2 / 4)

{50}。這一天也被人們叫做“舊正月”,因為這一天是陰曆的新年。現在,在日本的鄉村以及亞洲的其他很多國家,舊正月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在陰曆中,立春的前一天是“節分”,也就是分隔冬天和春天的日子。{51}日本各地在2月3日這一天,都會在門外拋撒炒豆子,並且喊著“鬼出去!福進來!”也許他們還會一邊撒豆子一邊談論著以前的人們在喊完“鬼出去!福進來!”之後,會馬上關上大門把鬼擋在門外。撒豆驅鬼最開始是節分時進行的家庭祈福儀式,但是現在的寺廟和神社會把它作為春節慶祝儀式的一部分。有一個神社在舉行節分慶祝儀式方面非常出名,那就是位於京都正中央的祗園神社(也叫八坂神社)。

走街串巷的小販會在通往神社的路邊擺攤設點,他們兜售氣球、小玩具和小吃。還有一種用揉碎的生薑根與大米一起發酵釀成的飲料,味道香甜,往往都是裝在大桶裡面賣。這就是節分的時候喝的生薑酒,就像西方人在聖誕節喝蛋酒一樣。來自神社附近四個藝伎花街的年輕藝伎們,會在一個寬大的露天舞臺為神靈獻上舞蹈表演。在每個舞蹈節目的末尾,舞者會向臺下的人群拋擲一包包的豆子,往往都會引起觀眾們的哄搶,因為這些豆子象徵著福運。

只有在人們將節分視為新年的前一天時,這些宗教舞蹈才會具備特殊的意義。拋撒豆子意味著驅逐疾病與黴運,舞蹈則是向神靈表示敬意,祈求來年好運。

日本人認為在兩個年份新舊之交的時候,神鬼世界與現實人世非常接近。過去,人們曾經在節分的晚上進行齋戒,以保證靈魂在新年到來之前得到淨化。在日本的某些地區,平時放在屋外的農具會被人們收進屋子裡,以免鬼怪利用農具引起火災;沙丁魚頭會用冬青樹的樹枝穿起來掛在門上,作為避邪之用;米糕則擺在大門的橫樑上以及窗臺上,用來賄賂鬼怪,讓他們遠離自家的房屋。

人們在節分的裝扮與普通的日子大為迥異,跟許多文化中的節日一樣,節分也有倒置一切的習俗:高的要扮成矮的、老的要扮成少的、男的要扮成女的,反之亦然。以前的年輕女孩子在節分這一天會梳成年女性的島田髮式,而年老的女士則會梳少女的桃割髮式,但是現代日本人幾乎都不記得這一習俗了。

有一群人叫做“旅藝人”,也就是街頭藝人,他們在年份更迭的時候扮演著重要角色。這群人沒有固定住所,在各個城鎮之間漂泊,就像吉普賽人一樣,社會既需要他們又排斥他們。他們在新年來臨之際,會帶上面具表演寓意劇,城市和鄉村都非常歡迎他們,因為他們被認為具有驅邪的能力。由於他們從來不會在一個地方定居,所以讓他們來驅趕盤桓不去的鬼怪無疑是最合適的了。

這種在節分倒置裝扮、改頭換面的習俗幾乎消失了,只有藝伎社會還保留著這些傳統。藝伎們會根據“御化”風俗,打扮成西方的新娘,或者明治時期的學生,甚至是小說裡的女主人公。這些裝扮會使2月3日晚上的藝伎花街格外歡騰。不過,藝伎們似乎並不清楚“御化”的根源,實際上,這種習俗可以溯源至古老的日本,是新舊年份之交時一種帶有迷信色彩的活動。

先鬥町三巨頭

藝伎——特別是年長的藝伎,將習俗、預兆、宗教儀式看得非常重要。在節分,除了要創造出富有想象力的裝束外,她們還要前往圍繞在京都四方的四個神社進行參拜。這種儀式叫做“四方參禮”,是透過參拜四個方向的神靈,為新年求得順利平安的一種習俗。這四個神社在節分的時候往往熱鬧非凡,擠滿了攤販、孩子和香客。其實,這種祈福儀式相當輕鬆,完全可以視為以朝聖的方式度過一個愉快的下午。我跟隨媽媽桑和她兩個最好的朋友一起進行了“四方參禮”,那兩個好朋友一個是凝香——一家茶屋的女主人,另一個是裡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