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08部分 (1 / 4)

真要是所有現代的科技產品都那麼容易山寨,中國計算機產業就不會前後苦心經營了幾十年,都拿不出有競爭力的“中國芯”,而中國的航空企業更是拿著諸如黑鷹、斯貝等一大堆名牌樣品,前後折騰了二十多年都搞不出什麼成果來。這還是在兩者之間並不存在科技代差的條件下。

至於印度這個“未來強國”,在仿製山寨貨方面更是笑話,他們的阿瓊坦克就是“萬國牌”技術的山寨貨,但結果折騰了三十年,最後也只搞出了一個囧囧有神的樣子貨,連本國陸軍也不願意採購。另外還有日本的“心神”戰鬥機,前後折騰了那麼多年,也依然只存在於航空自衛隊的夢中。

就連號稱科技發達的前蘇聯,也是把同一款坦克發動機修修補補,從二戰一直用到了八十年代。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是落後國家的科學家居然如此愚蠢,連技術資料都看不懂嗎?真相當然不是如此,技術原理只是讓人知道該怎麼做,只有核心資料才能讓人知道,那些具體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這些核心資料代表著一次次的實踐操作,代表著無數的資金、血淚甚至死亡,是發達國家多少年工業文明的經驗積累。就拿冶金來說,一次次不同的生產操作順序,不同產地的礦石原料,不同的應對方案,或錯或對的失敗總結……這些都是把技術從紙上落實的學費,任何人都必須得交,幾乎沒有捷徑可走。但若是有了這些核心資料,就能在廢墟上迅速重建起一套新的工業文明——正是靠著這些多少年一代代積累下來的資料,德國人才能在二戰後迅速在廢墟上崛起,重新建立的工業體系論先進性仍舊是世界一流。而若是像中國這樣白手起家的,就算有蘇聯援助的技術,在實際操作中也會出現一系列水土不服的問題。

而王秋他們搞到的方舟反應堆,乾脆是另一個世界的高科技產品,不僅在技術水平上超越了王秋他們的世界二三十年之久,甚至連各種技術標準的規定都是截然不同,山寨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

舉個例子,光是方舟反應堆上所使用的各種合金部件的材料配方,它的獲得就包含了成千上萬次的實驗,唯有透過這些實驗,才能確認所有影響生產的因素,並且將這些資料以函式變化曲線的形式呈現,這就是核心資料的體現。只要有了基本標準,有這個函式變化曲線,就能根據具體的材料情況,設計出專門針對的變化,從而保證該合金部件的合金材料的效能是達標的。而這還僅僅是一種合金材料的核心資料,其它的各種零件,從電子元件到散熱材料,每一樣都包含著相關的工業鏈,每一條工業鏈都有著自己的一套核心資料,無論少了哪一個,都無法仿製出一模一樣的方舟反應堆來。

但是,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整個國家和民族的能源危機,中央也是發了狠心,幾乎是不惜一切代價,糾集各方面的精兵強將,對方舟反應堆進行研究攻關。按照郭政委的說法就是“拿出了當年賣了褲子餓著肚子撥著算盤珠子也要造出原子彈的精神氣”,打響了轟轟烈烈的“山寨方舟反應堆大會戰”。

不管怎麼說,王秋他們在漫威世界紐約曼哈頓史塔克工業大廈展銷會搞到的方舟反應堆,畢竟只是面向一般市場的民用品,首先考慮的不是先進性,而是控制成本和方便大規模生產的需求,所以技術含量還沒有高到太誇張地程度。材料裡也沒用上振金(美國隊長那個盾牌的原料)或者艾德曼合金(X戰警之中金剛狼大叔的武器)之類,過分高階大氣上檔次到讓人想要撓牆的奇葩玩意兒。

因此,在“舉國體制”的研究壓力之下,還有不計成本的鉅額資金投入,並且藉助王秋他們透過漫威世界的公開途徑,比如圖書館或學術刊物,設法蒐集到的一些異世界技術資料,中央組織的山寨科研攻關團隊,在山寨方舟反應堆這一課題上的進度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他們先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