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惡性的,負面的。奇Qīsuū。сom書
科學家、科學團隊之間的競爭是科學界裡普遍存在的現象。雖然每項科學發現最終都屬於全人類,但它由誰得到,卻事關榮譽和利益。科幻作品裡面,這種競爭往往成為情節主線。比如大陸科幻作家查羽龍的《光明之箭》,就描寫了兩個科學家團隊在“超光速火箭”研發上的競爭。美國科幻電影《龍捲風》描寫了兩個團隊在龍捲風研究課題上的競爭。
競爭是科學界內容正常的規則,而對他人成就的剽竊則是違背遊戲規則的行為。在威爾斯的小說《隱身人》裡,天才格里芬發明了隱身術,被他的老師剽竊,這件事成為他敵視社會的一大誘因。在科幻電影《地心搶險》(《The core》)中,也有“官方學者”約翰斯剽竊“民間學者”愛弗森的成果的情節。
第六卷:科幻與科學 第六章:沉重的科幻主題——反科學思潮(1)
第一節:什麼是反科學思潮?
第二節:自發懷疑時代
第三節:反烏托邦名作
第四節:其它例證
第一節:什麼是反科學思潮?
我們高速行駛時,不能無限制地加速,否則一定是毀滅。人類不知道剎車,這是最可怕的,我們今天桌子上的電腦比十年前美國國防部電腦的運算速度還快,一旦人類依賴了這些非自然屬性的東西生存的時候,就是人的滅頂之災。《經濟觀察報生活方式增刊》21頁。
這是一部科幻小說的主題嗎?不,這是古董收藏家馬未都面對記者採訪時講的話。文人對科學或許永遠持質疑態度。而主要由文人發展起來的科幻文學,也從未脫離開這個氛圍。
在中國的主流語言環境下,反科學這個詞容易使人聯想起“反動”、“倒退”、“矇昧”等色彩。當然,這與定義和翻譯方法也有關係。反科學一詞是對英語詞彙anti…science的翻譯,而anti…science這個詞在西方學術界也很少有明確的定義。不過,學術界在使用這個概念時,多半指那些對科學持懷疑態度的觀點。
為了廓清這個概念,北京大學的田松將反科學思想與反科學行動區分開來。“反科學思想是人類思想的重要部分,反科學思想的對立面並不是科學,而是唯科學(主義)……”而反科學行動則是“用科學之外的標準來衡量科學的結論,以科學之外的理由(政治的、宗教的),動用科學之外的力量來限制、干涉、壓制及破壞科學的行為。”田松《唯科學反科學偽科學》
據田松介紹,現代反科學思潮包含了形形色色的門類,“來自人文知識分子的、宗教的、文學家和藝術家的、生態主義者的、女性主義者的、後現代主義者的甚至科學家和科學哲學家的反“科學”思想;也包括偽科學;霍耳頓甚至把“科學主義”也包括進來。由此可見,anti…science一詞的所指集極其複雜、混亂,有些元素只有很遠的關係,甚至相互矛盾。“同上。
周陽春對“反科學”的含義也作了類似的說明:“……它不是科學本身的真偽和好壞的區分,它也不反對科學……它主要不是來自於科學的外部,而是來自於科學內部的一種自我反思。是因為20世紀以來,科學惡性膨脹而引起的一種恐懼、逆反情緒。”《科學精神與現代反科學思潮》175頁
綜上所述,可以這樣理解“反科學”一詞:它代表著一個鬆散的思潮,並沒有系統理論,也沒有成形的組織;它是對科學自身敝病的理性反思,基於事實作出的思考,而不是惡意的謾罵歪曲;它是思想而不是行動;一般而言,它能夠引導人們反思科學本身的價值。
其實,如果筆者對“反科學”一詞的內涵沒有理解錯的話,使用“科學懷疑論”來標識這種思潮或者更符合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