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8部分 (4 / 5)

戶想法設法的想要躲開這些魔鬼般的蒸汽機械不同,張兆歡只要一有時間一有機會就會和那些操作著蒸汽機械的復興軍工程兵們套近乎。

工程兵戰士也都是些年紀不大的年輕人。他們自然而然的也會喜歡這個總是帶著討好的笑容小心翼翼的和他們打聽蒸汽機知識的年輕人打交道。

很快,張兆歡就和復興軍的工程兵們打成了一片。在臨時營地建設工作結束之後,聰明的張兆歡已經能夠熟練的操作這些復興軍的施工機械了。甚至於,張兆歡已經掌握不少蒸汽機的維修知識。。。。

。。。

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

黃州衛總人口大約在一萬兩千人左右。【閱】

這一萬兩千人裡,大約有五分之一是四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復興會按照明朝末年中國人的平均壽命進行的劃分)。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人是三十歲到四十歲的中年人。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人是二十歲到三十歲的青年人。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人是十五歲到二十歲的少年人。還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人是十五歲以下的兒童。

現代人看到這樣的人口年齡分佈,一般都會覺得這樣的年齡分佈好像非常的健康。按照上面說的,一萬兩千名黃州衛軍戶人口裡,有至少百分之六十,大約七千兩百人是三十歲以下的青少年。這樣的年齡分佈似乎從人力資源的角度講非常的健康。

事實是,因為農業社會落後的生產力水平,即使在正常的年份裡,整個中國的人的平均壽命都是非常低的。人的平均壽命低,這就說明了活在大明朝這個環境中的中國人的年齡都不會很大。

想想也是,明朝末年嚴重衰退的農業生產,落後的醫療手段,沒有近現代的衛生防疫和社會救濟。別說中國人了,這個時代的任何國家和地區的人的平均壽命和活著的人的平均年齡都不會很大。

再者說,在大災之年,往往那些缺乏勞動能力的,下面有著一大堆兒孫的老年人,是最容易選擇死亡這條路來給家人減輕負擔的。

在日本的傳說裡,日本人動不動就會“神隱”了是什麼原因?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在日本那個資源匱乏生產力落後社會長期動盪的環境中,這種老年人自己跑到深山裡尋死的情況表現的更加極端而已。而從現實上講,這種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而自己去尋死的老人,在所有的農業國家裡都非常的普遍。

比如說,在2015年的印度,不是也有很多印度的老年人要求總統同意他們的自殺麼?

人均年齡低,這件事情對於活在大明朝晚期的老百姓來說是個非常殘酷的現實。但是對於復興會來說,這樣的人口結構對於復興會的人力資源的補充可是有著很好的一面的。

因為復興會不信任任何接受過所謂的“正統”的“儒”家思想教育的讀書人,復興會的所有幹部和士兵都是復興會自己培養出來的。所以,年紀相對年輕,頭腦還沒有被生存的壓力折磨成石頭,比較容易接受新知識新文化的年輕人,對於復興會的意義非常的重大。

經過一個星期的登記和整編。所有年齡低於三十歲的年輕人都被複興會單獨組織了出來。

二十到三十歲的兩千四百名年輕人,被複興會整編為黃州生產建設兵團青年團。二十歲以下的五千人左右的少年兒童,則無論是剛剛牙牙學語還是已經結婚生子的人,都被複興會整編為黃州少年營。剩下的三十歲以上到四十歲以及四十歲以上的黃州衛軍戶,則被整編為黃州生產建設兵團。

按照大明朝的規矩制度,湖廣地區的衛所正兵,“每兵分田一分,每分36畝。”

黃州衛作為湖廣地區一個有著五千六百個正兵的正式編制的地方衛所,按照大明朝的衛所制度,正常應該擁有5600人x36畝=201600畝的軍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