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武聖傳說小說> 第166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6部分 (4 / 5)

,岳飛拿起筆來,給高宗皇帝回了一封信。反對“措置班師”:“契勘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敗衄。銳氣沮喪,內外震駭。聞之諜者,虜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況今豪傑響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

岳飛的這片奏章寫得言懇意切、一針見血、道盡了當時的形勢,甚至被後世的史官評價為:“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

可惜的是,這樣一篇奏章。換來的是高宗皇帝的十二道金牌。

在宋朝,所謂的金牌,是一尺長的木製通訊檄牌,上面刻有八個朱漆金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鋪」;驛吏不得在驛站內進行交接,而只能在馬背上依次傳遞。途中如有延誤,必受嚴懲,「稽留一天罪至配流」。

這種金牌,就是皇帝下達緊急命令所專用的的快遞急件。

沈括在《夢溪筆談?官政》中記載道:“驛傳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里。唯軍興則用之。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黃金字,光明眩目,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日行五百。”

根據《鄂王行實編年》的記載,這十二道金牌是在同一天送抵岳飛的宣撫司衙門之內………“一日而奉金書字牌者十有二”。

這十二道金牌都只有同一個命令,讓岳家軍馬上班師回朝;而且語氣之堅定、措辭之嚴厲,根本不容反駁。

這種情況,可謂是史無前例,足以知道事情之危急和朝廷的決心。

看來是一定要班師不可了,否則就是犯了逆上謀反的大罪。

面對這種情況,愚忠致孝的岳飛又怎敢違抗,悲憤交加之餘,唯有仰天長嘆:“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

明代詩人李東陽回顧這段令人痛心的歷史時,在他的《金字牌》裡寫到:“金字牌,從天來,將軍慟哭班師回,士氣鬱怒聲如雷。震邊陲,幽薊已覆無江淮。仇虜和,壯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國亡之,嗟晚矣!”

岳家軍要撤兵的訊息很快就四散傳開了。

當地的人民大失所望,如喪考妣,成群結隊地來到軍營中撼哭申述:“我等頂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虜人悉知之。今日相公去此,某等不遺噍類矣!”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岳家軍之所以能夠連戰連勝,捷報頻傳,當地的民眾可以出了大力氣的。

這本來就是岳飛所主張的“連線河溯”的全民抗金的行動。

如今岳家軍說走就走,留給當地人民的將會是女真人無情的鎮壓和報復。

看著眼前的這些鄉親父老們,岳飛於心不忍,淚水從眼角處泊泊流出。無奈,岳飛唯有揮一揮手,讓中軍把聖旨請出來公示,語聲悲咽道:“朝廷有旨,我不得擅自逗留。”

大軍撤至蔡州時,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擁到衙門內外,其中有百姓,有僧道,也有書生。一名進士率眾人向岳飛叩頭,說道:“某等淪陷腥羶,將逾一紀。伏聞宣相整軍北來,志在恢復,某等歧望車馬之音,以日為歲。今先聲所至,故疆漸復,醜虜獸奔,民方室家胥慶,以謂幸脫左衽。忽聞宣相班師,誠所未諭,宣相縱不以中原赤子為心,其亦忍棄垂成之功耶?”

赤子之心、功敗垂成,難道你就甘心嗎?

岳飛百感交集,無言以對,只好再次命人請出高宗皇帝的聖旨,放在案几之上,供眾鄉親們拜讀。

眾人舉目讀過,一起大哭,相顧而泣訴曰:“大軍一走,我們如何是好。”

岳飛把心一橫,說道:“也罷,我留軍五天,願南歸者可隨軍而行。”

一時間,隨軍往南遷徙者絡繹不絕,“從而南者如市”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