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習禪錄> 第33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3部分 (1 / 4)

蕖�

這些理論對與不對,現在我都不加批判,只是提出,引發這些問題,提供諸位深思熟慮,以絕他日妄想,盲目地聽熱鬧,幼稚地追求熱鬧。

道教介紹………習禪錄影

好!現在再帶你們遊歷另外一個地方,回家,回到故宮博物館……道家來參觀。有數千年曆史傳統的道家系統,在周秦前儒道本未分家,三皇五帝,伏羲,神農,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時,本不分家,後來一切理論基礎,還有部分歸到四書五經裡去了。尤其《易經》,談中國文化如不深通《易經》,則很難說。〈易經〉為哲學的科學,科學的哲學;人倫道德,天文地理,無所不備,道家儒家皆自此脫胎。老子孔子以後,秦漢以後才有儒道分家,諸子百家也各自立門戶。〈老子〉一書,包括哲學,政治哲學等等各色各樣,無所不談,文字雖然只有五千字,包括的卻是太多了,有一部分專說形而上,有一部分借用物理原則說明修為工夫。例如:“萬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歸到生命源頭,是謂之靜,“靜曰覆命”在靜中定中始能恢復生命的本來面貌和潛在力量,即儒家所說“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命即生命的本能。“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永遠生生不已,即天地根,說宇宙萬物都是相對的,都是生滅相,動靜相對,有無相生,高下相傾,有利即有弊,有善即有惡,是是非非,不是亦不非,人世間的一切都非究竟,所以主張清淨無為。

到莊子再進一步發揮,以物理觀念說宇宙人生,說天地萬物皆不外一氣之變化。佛說要了生死,在莊子列子則認為生死沒什麼了不起,與〈易經〉思想相同,孔子繫辭傳說:“通乎晝夜之道則知。”生為生命的一個現象,如白晝;死為生命之歸結,如夜晚。雖生滅之現象有所不同,但能生能死者無生滅,所以又說“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孔子在易系傳上又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精與氣凝結起來,變為物質世界,物質外為遊魂,即精神思想皆自太極本體變化而出。“故知神鬼之情狀”是即承認有鬼神,為物理世界的另外一個東西,“通乎晝夜之道則知”,通天地之造化,故莊子認為天地不過一氣在變化。莊子列子和佛家一樣,對生死之事看得極輕鬆,“生者寄也,死者歸也”。生者如寄居這個世界的大旅館,死也並不是真正回到家了,真歸宿回家是要回到形而上的道體。所以這裡說得清清楚楚,並不是等印度佛教傳到中國來,才知道要了生死的問題。(中國人如果對本國的古書都沒有讀過,就跟著武斷說話,真不應該!)

道家認為人是物理變化而來的,所以人可以做到御風而行,在空中飛來飛去。莊子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倬約若處子。”永遠如此美,“餐風飲露”,高興起來把海中龍提起來,將雲霧當搖籃,將日月當車輪,如此謂之真人,謂之神人,(莊子可真把我們罵慘了,可見我們未得道的都是假人了。)這才謂之大宗師。以後禪宗稱宗師也是借用而來的。循著物理變化,人可以變成超人,所以看塵世間富貴功名如彈指間事,真如渣子。因為有此哲學觀點,所以才會以滑稽態度嘲罵世人,說帝王與強盜差不多:“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他們把人生看得太透了。很可惜,他們只說原則,並沒有說方法。

戰國時,燕齊之間的方士們,就提到這些問題,後世號稱儒家的……當然孔子並不如此狹窄,看不起方士,認為他們是雕蟲小技,江湖郎中。其實方士是指方法技術之士。即相似於現代的科學技術人才,如爆竹,火藥等都是道家方士所發明。尤其神仙一派的方士,認為可以用物理的變化,改變而發揮人類潛在的生命。一種是以藥物,所謂五金八石,煉出丹藥來吃,可以使肉身長存。其理論根據即認為人身有三尸蟲(上中下三尸),從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