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51部分 (3 / 5)

經過了林鳳祥和左宗棠的多番開導下,伊斯特和江霍加終於做到了同一條板凳上,並從此成為了患難與共的親密戰友。

一八五九年四月,伊斯特和江霍加將各自原有的殘部合併,正式成立了哈薩克救國軍,並分別擔任了哈薩克救國軍的正副總指揮。

隨後,這支新生的哈薩克救國軍以鄒國劍墾區的和爾袞為基地,一面接受著鄒國劍的再教育,一面開展著屯墾及秘密的擴軍運動,並同時不斷以小股的人馬向自己的故土進行滲透。

哈薩克人又開始在楚河及錫爾河流域,燃起了復國的星星之火。V!~!

………【第四八章而林鳳祥和左宗棠,也就因此有了一個去跟沙俄人在哈薩克人的故園上鬥法的重要籌碼】………

為了得到並永久地維護其汗位,中玉茲的瓦里汗一頭就扎進了沙俄人的懷抱,接受了沙俄的冊封。

儘管還在獨力堅持的大玉茲,乘著中玉茲的這種內亂之機,佔領了中玉茲大片牧地以擴充實力,但是不久,他們就受到了來自浩罕的殘酷打擊。

一八零八年,在經過二十年的埋頭髮展,已經變得強大起來了的浩罕軍的犀利打擊下,大玉茲的重鎮塔什罕丟失,大玉茲哈薩克人的反抗,更是遭到了浩罕汗**隊的殘酷鎮壓。

大玉茲的哈薩克人只好四處逃避。

他們中的一部分逃去了中玉茲,一部分逃進了自始自終一直都是袖手旁觀的“我大清”。而其中的一大部分,則是逃入到了沙俄的境內,不得不成為了俄國的臣民,大玉茲基本解體。

十年後,誓死效忠沙俄的瓦里汗死了,中玉茲的內部更加分裂,不久,沙俄人就已經完全控制了中玉茲。

一八二二年,沙俄政府授權西伯利亞總督斯佩蘭斯基頒佈了《西西伯利亞吉爾吉斯人條例》(很可笑的是,興許是餓極了過於貪嘴,沙俄人直到完全地把哈薩克汗國納為了己有的時候,還一直都沒有弄明白哈薩克人與吉爾吉斯人的區別,始終不改口地把哈薩克人錯認為吉爾吉斯人),宣佈廢除哈薩克原有的可汗制,而把整個的哈薩克地區劃分為若干個行政區,一切都必須遵行他們的政治制度、由沙俄政府派遣的官員來進行統治。

至此,延續了三百六十六年的哈薩克汗國,徹底地宣告了滅亡。

儘管如此,在沙俄人的殘暴壓榨下,哈薩克民眾的反抗火焰卻並未因此而完全消失。

一八三八年,在阿不賚汗的孫子克涅薩熱可汗的帶領下,哈薩克的民眾們與沙俄侵略者進行了歷時十年的艱苦卓絕的奮戰,直到一八四七年克涅薩熱汗不幸遇難,這場轟轟烈烈的抗俄鬥爭才終於落下了帷幕。

但僅僅六年後,居住在鹹海西部的謝克特哈薩克部落,又高舉起了反俄的義旗。

一八五三年,正籌劃著要大舉進佔中國新疆的沙俄奧倫堡總督彼得羅夫斯基,向謝克特哈薩克部落攤派了的四千峰用以運送軍火的駱駝的指標,但他沒想到的是,他的這個攤派,卻遭到了謝克特部落民眾的堅決拒絕,惱羞成怒的彼得羅夫斯基立即下令出兵予以鎮壓。

謝克特部落的哈薩克民眾在首領伊斯特的帶領下,被迫舉起義旗。

此後的三年間,謝克特部落的民眾與前來鎮壓的沙俄軍隊,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不屈不撓的英勇奮戰,儘管損失慘重,卻始終義旗不倒,並迎來了最後的曙光。

一八五六年,為了跟正大規模向西北進軍的太平天國紅軍搶時間爭速度,彼得羅夫斯基的戰略重點已經完全轉向了中國新疆,不得不把謝克特部落的這種癬疥之疾暫時擱置一下。

可彼得羅夫斯基想不到的是,他不僅因此給了謝克特部落的義軍一個喘息的大好機會,還又給他們的沙俄身上,添上了一塊新的“癬疥”。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