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3部分 (1 / 5)

“那先生你打算怎麼辦?”

“如實相告,我不能辜負曹公。”

“我和繡兒投降曹公,已經是天下皆知。他若是現在殺了我等,等於是向天下自抽耳光;而主謀皇帝陛下,曹公一樣也無法下手。結果這件事的知情人裡,只有你的處境最微妙了,任先生。”賈詡悠然說道,“還不如考慮一下我之前的建議,找個替罪羊。那個人選很合適的。”

這條老狐狸難得如此坦誠,原來就是為了這最終的一擊。

向我坦白所有的事情,順勢把我拽進政治鬥爭的密謀裡來。以曹公的行事風格,未必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前同僚王垕的遭遇,我記得很清楚。

“我考慮一下。”

我起身告辭,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石屋。留下面面相覷的賈詡和張繡。

第十一章尾聲

建安九年,(許攸)從行出鄴東門,顧謂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出入此門也。”人有白者,遂見收之。

——《魏略·許攸傳》

(任峻)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三國志·任峻傳》

建安十二年,(張繡)從徵烏丸於柳城,未至,薨,諡曰定侯。魏略曰:五官將曹丕數因請會,發怒曰:“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繡心不自安,乃自殺。

——《三國志·張繡傳》

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詡年七十七,薨,諡曰肅侯。

——《三國志·賈詡傳》

宛城驚變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曹操在宛城遭遇了他人生最離奇的一次危機。

曹操這個人戎馬一生,遭遇過無數次危機。三十六歲那年他參與討伐董卓,在滎陽被徐榮打得慘敗,連人被馬都被箭射中,若不是曹洪捨命保護,幾乎就死在戰場上;四十六歲的時候,他在官渡與袁紹對峙,差點被一名近在咫尺的刺客刺殺;五十七歲那年,他在潼關被馬超的關西聯軍半渡而擊,險些晚節不保。

但是曹操這一生的所有危機加到一塊,都不及他在宛城遭遇的這一次這麼有戲劇性、這麼離奇、這麼充滿了重重迷霧。圍繞著這次危機的種種隱情,更是宛如絲線般繁複雜亂,直至許多年後,仍舊能讓人們感受到它的餘波迴盪,影響無比深遠。

要捋清這次事件的脈絡,還得要從董卓進京說起。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何進要誅殺十常侍,從關西召回了大軍閥董卓。董卓沒有孤身一人回京,他帶了大批如狼似虎的西涼士卒,這些士兵由對董卓忠心耿耿的關西將領們統帥著,成為他獨霸朝政的武力基石。

這些將領中有大名鼎鼎的呂布、李傕、郭汜,還有知名度稍微遜色一點的樊稠、牛輔、張濟。在牛輔的手下,有一箇中年人叫做賈詡,他的智謀深不可測;在張濟手下有一個年輕將軍,是他的族侄子,叫做張繡。

賈詡與張繡應該互相認識,彼此見過面,可能交情還不淺。

西涼軍的好日子很快便結束了。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死在了呂布和王允的手裡,西涼軍團分崩離析,人心惶惶。李傕、郭汜和張濟等人彼此商量,乾脆分好行李跑路算了。這時候,賈詡站出來,提了一條被譽為三國第一毒計的建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意思是與其逃跑,不如殺回長安為董卓報仇。

有了賈詡的鼓勵,西涼諸將鼓起勇氣殺回長安。一番大戰下來,結果是王允身死,呂布敗走,只剩下一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