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糧來替換這熟種,那些被挑揀剩下的口糧,種下去亦至少減產過半。
更何況,郡中只剩一月之口糧,離數萬石糧種之數相去甚遠,他與這城中萬民,又能從何處尋得足夠的糧種?
蒼天吶,又有哪國的君王,會昏聵到以熟種自滅一國之民的地步?
思及此,陳郡守頓覺頭痛欲裂,大呼一聲“昏君誤國矣”後,便一邊安撫百姓,一邊下令將本郡糧種也是熟種之事傳至各郡,以讓同僚儘早做好準備。
如此一來,兩個大郡同時出現熟種一事迅速傳遍各地,其他郡守這才慌慌張張開倉驗糧——果然,都是熟菽!
這下,熟種一事在韓國傳得沸沸揚揚,農人們大哭一場後,紛紛丟下耘田耕地的活計,回家扛起木棒與扁擔朝郡縣衙門衝去,既然發熟種,我們還準備春耕做甚?這日子是過不下去了!
隨著快馬加鞭趕往新鄭、懇求君王發放新種的官吏無功而返,各郡縣官員為安撫洶湧的民意,只好發文號召各鄉縣豪強,將家中糧食捐出來應急春耕,如此一來,到時哪怕只能收穫三四成,亦能平息民眾之怨氣。
但地頭蛇豪強,從來不是這般好說話的冤大頭。再者,韓國土地肥力不足,糧食收成乃列國之中最低的,一個鄉里,能拿出千石之糧的豪強亦屈指可數,還想讓他們補出數萬石糧食來播種?簡直是痴人說夢。
在長官們的再三催促下,豪強們索性心一橫,昏君,你要害我傾家蕩產,我便讓你坐不成王位!
於是,他們反過來為鄉民每戶提供一兩石糧食後,便出資提供鋤頭鐮刀等鐵具,慫恿鄉民朝新鄭王宮衝去——王宮裡肯定有大批糧種!(1)
如此一來,一些農人留下跟郡縣官吏硬抗,另一些則義憤填膺往新鄭衝去。
至此,春秋戰國五百年亂世間,韓國竟成為史上第一個爆發民眾起義的國家。
各地郡縣長官,均對仿若人間消失了的韓王惱恨至極:無恥昏君,分明是你發的熟種,竟要吾等來揹負萬民之怒火,簡直可惡至極。
正在一團亂哄哄之時,對韓國王室徹底死心的張良,早暗中派出家臣奔赴各地,將韓王假意獻城、與秦軍義薄雲天、拯救梁城災民之事宣揚了出去。
事到如今,他對韓國王室那點剩餘的情義早已灰飛煙滅,當此之時,他認為,應該讓韓民主動歸附秦國,以此減少韓民士卒之傷亡。
正在韓民對韓王愈發恨得咬牙切齒、對秦軍印象驟然改觀之際,南陽郡又適時傳出了另一個訊息——
假守寧騰為給百姓尋一條生路,不惜揹負叛君之罵名,親自前去攔截前往陽翟的秦將蒙武,在得到秦國不殺一降民和贈數萬石糧種的承諾後,帶著南郡數萬之民,反韓投秦了!
這訊息一出,登時讓原本萬念俱灰的韓國眾人,生出了無限希望——是啊,秦王既如此仁善,秦國亦如此富庶,我們為何不學南陽郡之人主動投靠秦國?如此一來,秦王定也會贈我們糧種的。
亡國叛君?眾人如今根本無暇在意這微不足道的問題,只要投降了,秦軍就不會殺他們,算什麼亡國?至於他們的君王,究竟是韓王還是秦王,姓趙還是姓嬴,又有什麼干係?
百姓只在意能不能順利春耕,能不能順利活下去。
於是,待蒙武的軍隊“終於”抵達陽翟之時,郡守早已歡天喜地、守在大開的城門迎接,城中站滿了捧著簞食壺漿熱情迎接秦軍的百姓,他們的喜氣洋洋的表情,如同在迎接凱旋歸來的王師,滿臉的振奮和仰慕。
當陽翟也得到蒙武許諾的贈糧訊息傳來,各地郡守總算鬆了一口氣,我們有糧種了!畢竟,眾人往日縱是再懼怕秦國,亦不能否認其強大的實力,眼下,它解決韓國舉國之糧種根本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