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科幻怪獸> 第30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部分 (2 / 4)

銀幕,並且,遠在清末就由23歲的魯訊譯成中文介紹給國人。

到了二十世紀,地質學又有長足進步,再描寫如此巨大的“地空”、“地中海”,似乎更不太可信了。科幻作家們轉而描寫用特殊工具進行地下探險的故事。

1988年,前蘇聯科幻大腕佈雷切夫出版了一部發行量極大的科幻小說,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內容——《入地艇》。在小說中,生物學家加羅利德專門研究洞穴蚯蚓,痴迷成狂。一次,他深入地下采集標本,再沒有音訊。二十年後,他的弟弟伊凡諾維奇卻收到兄長一封用金箔刻成的書信,說自己仍然活著,但被困在地下。

伊凡諾維奇思兄心切,研製了入地艇。這是一種可以在地下岩石中航行的工具。它由內外兩層構成,外層是強化陶瓷製造的艇身,本身就是一個巨型鑽頭,外表還刻有螺旋線。入地艇執行起來後,外層旋轉不停鑽入岩石。而內層則是靜止的,人員乘坐在裡面進行操作。

伊凡諾維奇患有貪食症。費盡心力造好入地艇後,自己卻胖得無法進入艙室,只好請阿麗薩和巴什卡兩個十幾歲的瘦小孩子進到裡面,駕駛入地艇尋找兄長。入地艇鑽入岩層後,居然發現了複雜而寬闊的洞穴體系,裡面還有一個完整的生態環境:地衣是植物,低等動物食用地衣,再被高等動物食用。在這個食物鏈最上面是幾種人科動物。其中有尼安德特人的後代。一萬多年前他們被人類的祖先趕入地穴,由於忘記了出路,便在地下繁衍起來,成為地下民族。還有矮人、特羅利巨人等種族。

原來,二十年前加羅利德深入地下後,被有毒蜈蚣咬傷,導致人格分裂,在“科學家”和“暴君”兩種人格間變換不停。他憑著自己的知識統治了所有地下種族,建立起以他為君主的統治。同時又大量收集蜈蚣、蚯蚓等地下動物標本,滿足科學家的探索欲。阿麗薩和巴什卡闖入這個地下王國後,分別與加羅利德的兩種人格較量,最終制服了暴君加羅利德,將恢復為科學家的加羅利德用入地艇送回地面。

《入地艇》中的入地艇,只是自帶動力的金屬鑽頭。由於會帶來嚴重磨損,靠這種“簡陋”裝置穿行於岩層似乎不大可能走得很遠。科幻作家們又“發明”了更為先進的工具,一般統稱為“地行器”。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創作過哀婉動人的短篇《帶上她的眼睛》,便以地行器和地層旅行為題材。

小說裡的地行器名叫“落日號”,由緻密的中子材料製造,不懼高溫高壓。地行器前端有燒熔發動機,可以燒熔迎面遇到的一切物質,後面有推進發動機,推動飛船朝任意方向自由潛行。燒熔發動機、後部推進發動機、加上耐超高溫超高壓的船殼,便是許多類似題材科幻作品裡地行器的“標準配置”。

“落日一號”到“落日五號”都按計劃進行了地層考查,最深處不超過海平面下3100公里。“落日六號”卻出了事故。它在航行中突然遇到地幔中的一條裂縫,熔融狀態的鐵鎳地核在這裡向上延伸一千公里。突然變化的溫度和壓力使燒熔發動機與主體脫離,僅憑後面的推進發動機,“落日六號”無法動彈。不過,雖然鐵鎳地核十分緻密,但和製造飛船的中子材料相比,就象水一樣稀薄。“落日六號”向地心沉去,最終沉入地心,受重力作用永遠固定在那裡。兩名船員死去,僅剩下“她”透過無所不穿的中微子通訊工具和地面保持聯絡。

這篇小說裡最為奇特的一筆,是描寫“落日號”在地心位置上遇到的奇景:雖然物體離地心越近,受到的重力越大。但在地心位置上竟然是失重環境,和太空中一樣。以致於“我”透過感測器,看到“她”身邊漂浮在船艙中的筆時,誤以為“她”在太空中的某條飛船上工作。

如果大家想從銀幕上看到“地行器”的雄姿,可以去看不久前上演的美國科幻片《地心毀滅》(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