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科幻怪獸> 第53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3部分 (4 / 5)

》還被香港影人以《生死搏鬥》為名搬上銀幕,廣為中國觀眾所熟悉。

不過,由於理論基礎並不紮實,《科幻之路》把一些明顯的非科幻作品也羅列了進來。如典型的科普作品:《宇宙圖書館》(第六卷)。全篇沒有一點超現實情節,只是在形象化地解釋數學上排列組合問題的奇妙性。還有典型的拉美魔幻現實主義作品《查克穆爾》(第六卷),典型的表現主義作品《劣種蕃茄》(第四卷),等等。這種編排也給讀者帶來了概念上的混亂。

職業化的科幻教育也對提高美國科幻的專業水平起到了很大作用。山姆莫斯考維茨是美國早期的科幻活動家,曾發起組織了1939年的世界科幻大會。他於1953年首創科幻課程,但無甚影響。1960年,金斯利埃米斯在普林斯頓大學作了關於科幻小說的系列講座。次年,希勒加斯和福蘭克林分別在科爾蓋特學院和斯坦福大學正式開設了科幻小說課程。

後來,學校裡的科幻課程向上遊和下游兩個方向發展。上游,一方面出現了許多以科幻文學為題材的博士論文。另一方面則出現了專業的科幻作家培訓班。1968年,威爾遜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克拉里昂學院創辦了科幻小說寫作班,培養了新時代的一大批科幻作家。

在下游,到七十年代末,美國已有大約2000所大專院校開設了科幻課程,更多的中學也將科幻小說列入教學計劃中。這些課程主要起到介紹、宣傳和普及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一位留著大鬍子的美國英語教師史密斯來到上海外國語學院教授英語。他把科幻小說作為閱讀輔導材料,受到學員們的歡迎。於是一些美國知名科幻作家紛紛把他們的作品寄給史密斯。這位匹茲堡大學的副教授就成了溝通中國科幻界對外聯絡渠道的第一人。

美國科幻教育最先影響到英國。近來那裡已經設定了科幻文學的博士學位。日本、前蘇聯等國也有在大學教育中引入科幻課程的嘗試。

當然,美國科幻文藝職業化的主體,還是大批專業科幻作家。戰後,黃金時代的科幻作家進入了成熟期,仍然在寫作大量作品。阿西莫夫、海因萊因等人的新作品產生了更大的社會影響。尤其是海因萊因,他的科幻小說《異鄉異客》在美國六十年代的社會運動中,成為年輕人的聖經。海因來因的影響也由此突破科幻界,成為美國的文化名人。

哈里克萊門特(Hal Clement1922——)自從大學開始就是業餘科幻作者,第一篇作品《證據》發表於1942年,第一部長篇《針》發表於1949年。1954年,他的代表作《引力的使命》誕生了。作者在小說裡虛構了一個扁形的行星梅斯克林,它的兩極重力是赤道重力的七百倍。雖然這樣的行星並無可能出現在宇宙中,但這並不妨礙作者全面塑造這個竟然還生活著智慧生物的行星。作者依靠天文學和物理學知識構建的行星背景,使許多希望科幻小說擁有更多知識含量的讀者大為讚歎。

拉里尼文(Larry Niven1938——)也是一位注重作品科技含量的作家。早在1967年,不到三十歲的尼文便以《中子星》而獲得了雨果獎。後來還多次獲得這個獎。尼文的主要作品構成了“已知世界”系列,其中最有名的一部叫作《環形世界》(1970)。這部作品的主要背景是一個環繞恆星建成的,直徑達一億五千萬英里的圓環。包括兩個地球人在內,三個文明世界的來客在已經被廢棄的圓環裡進行了一系列的探險。尼文的其他作品還有《地獄》(1975)、《撒旦的錘子》(1977)等。

勒吉恩(1929——)也是這個時期裡湧現的著名科幻作家,她也是女性科幻作家的傑出代表。1966年,她出現了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羅坎農人的世界》。1969年出版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