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科幻怪獸> 第57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7部分 (4 / 4)

分化的結果。這種分化也是科幻文學走向更專更精的標誌。

就更廣泛的科幻藝術領域來看,八十年代以後最重要的發展就是科幻影視的飛速進步。這種更為通俗的媒介代替了小說單行本,成為向全世界普及科幻的主體。在科幻影視壓倒性的影響下,科幻小說的出版倒不那麼引人注目了。許多科幻作品是在被搬上銀幕後才為人所知的。這一點與其它文學品種的境遇並無不同。

正是由於全世界主流文學都呈現退潮的趨勢。科幻文學從這個領域獲得的藝術滋養日漸枯竭。象新浪潮運動那樣的文學新嘗試不復再現。

1991年,美國科幻小說圖書的出版數量達到歷史高峰,而後就逐年下降了。當然,這與多媒體的發展導致整個出版業的不景氣有關係,但也是科幻創作活力缺乏的重要體現。新題材很少湧現,舊故事不斷翻版,從一些“雙獎”獲獎作品來看,美國科幻小說變得越來越晦澀,離現實生活越來越遠,正重新逃回純科幻迷的小圈子裡。

八十年代以後,克拉克、阿西莫夫等老作家突然迴歸,為他們那些先前的名著出版後傳,甚至後傳的後傳。但據知情者介紹,其中如《2010年太空漫遊》、《拉瑪的迴歸》等都是捉刀代筆之作。新作家則走上游戲式的寫作路子,作品隨意性大,文字晦澀難懂。而想象空間和社會責任感遠不及先代作家。可以說,英語科幻悠久的傳統成了目前英語國家科幻創作的桎梏。

自古及今的文學,已經衍化出多種相對穩定的母題、原形和模式,不管後人怎樣掙扎,也難逃其籠蓋,也許,人類生活就是這此模式組成的,也許,人類的智慧還不足以推翻這些模式,總而言之,這些模式未必是不可取的。《思潮與文體》437頁、雷達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進入八十年代後,技巧上的精雕細刻取代了新異題材的大面積湧現,成了科幻文學的主要趨勢。

畢竟積累深厚,在創作水平和創新能力全面衰落的同時,美國科幻當然也會出現了一些亮點。在八、九十年代的英語科幻天地裡,米切爾克萊頓一柱擎天,成為主導式作家。1970年,克萊頓就發表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安德洛默達品系》(中譯本名為《死城》)。《死城》描寫了一顆墜落的人造衛星帶回來自宇宙的微生物,造成一個小城的人口大量死亡。這個題材在當時來說就已經不新鮮了,但克萊頓一方面能夠把豐富的科技知識融入作品的情節中,另一方面極善於講故事。《死城》於是一炮走紅。

這部小說確定了克萊頓的創作風格,那就是專業化地翻新舊題材,把這些粗糙的老故事用細緻的文學技巧重新描寫。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克萊頓接連發表了《雙腦人》、《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等作品。這些作品無一例外都使用了科幻文學的傳統題材,但是克萊頓將它們寫到了先前科幻作家不能達到的精深程度。可以說,他的最大貢獻就是把科幻文學的專業水平提高了一步,豎立起更高的專業“門檻”,進一步剔除科幻文學的業餘色彩和草莽氣氛。

另外,克萊頓與好萊塢相交密切,本人曾經擔任過製片人和導演。他的作品擁有豐富的視覺元素,非常適合改編成電影。從《死城》開始,他的科幻小說多半都被搬上銀幕。尤其是《侏羅紀公園》和《失落的世界》,在全世界人為地掀起了一個恐龍旋風,將這些體形並不優美的古生物變成了許多國家孩子們手裡的新寵物,堪稱娛樂業的奇觀。九十年代後、克萊頓相繼出版了《神秘之球》、《重返中世紀》等作品,也基本上都被搬上了銀幕。

克萊頓的作品完全不再有黃金時代過於遙遠的時空背景。他所創作的全部科幻小說都發生在當代,並且能夠指出非常具體的地點。實際上,這種從現實背景中發展出超現實情節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