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科幻怪獸> 第113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3部分 (4 / 4)

成為地球上的生客。你會知道更多我無法想像的事情。可是不知為什麼,我並不嫉妒你。我甚至不願同你互換位置,即使有可能那樣作。因為我是整個人類中第一個看到地球凌日的人。一百年內,沒有人再能看到……”《世界科幻名著精選》63頁,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

中國科幻作者楊道永創作的《與烈日擦肩而過》(《星雲叢書》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是近年來為數不多的展現這種“科學英雄主義”的作品。在這個中篇裡,四名中國宇航員乘坐青龍號飛向火星,途中受隕石襲擊,儲水盡失,只好將求生作為首要大事。正好一顆“掠日彗星”路過附近,指令長李志帶領大家,將飛船降落在彗星背對著太陽的一面,靠那裡豐富的水資源生存下來。由於要在極近的地方穿越太陽,他們知道自己的生存希望渺茫,便抓緊最後時間,成為第一批考查彗星的人類。小說裡描寫了地獄般的太陽環境,以及宇航員們的英雄氣慨,在以嘲弄英雄為時尚的當代中國文壇上,《與烈日擦肩而過》是少有的亮點。而促使其激發出這一閃光的,正是包含在情節裡的科學獻身精神。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楊道永是江蘇銅山縣的一位青年農民,雖然他不以種地為業,但仍然是沒有受過職業科學教育的“圈外人”。他在作品裡對科學知識本身的掌握,和對科學精神的把握,都與這個身份呈鮮明對比。以筆者的經驗,沒有受過系統科學教育,但仍然對科學抱有熱情的大有人在。甚至,科學精神在他們身上,可能比在專業科學工作者身上有更深的體現。

第六卷:科幻與科學 第五章:走出象牙塔——科學社會學與科幻文學(1)

第一節:什麼是科學社會學

第二節:科學家的生活方式

第三節:經濟頭腦

第四節:“科學主義”

第五節:女性、科學、科幻

科幻小說從其誕生之時,就在探索和思考科技對社會的影響。《97北京國際科幻大會論文集》116頁,楊瀟《科幻與跨文化交流》

第一節:什麼是科學社會學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科學書。鑽在科學象牙塔裡的人們應該瞭解一下科學社會學,因為它力求指明科學在整個社會中的位置。而許多優秀的科幻作品,自覺不自覺地恰好成為科學社會學的藝術展示。

科學社會學是探討科學的社會性質及科學與社會相互關係的學科。十九世紀後期,馬克思、斯賓塞等現代社會學奠基人都討論了科學與社會的關係問題。1919年,馬克斯韋伯發表了《作為一種職業的科學》,該文分析了科學作為一種社會建制的自主性,被視為科學社會學的起點。1935年,美國社會學家默頓第一次提出把科學作為一個社會系統的研究方向。1939年,英國學者貝爾納的《科學的社會功能》一書,全面論述了科學的外部關係和內部問題,是這一學科的最早專著。二十世紀後半葉,隨著科學事業規模日益龐大,所利用的社會資源和社會影響迅速提高,科學社會學的研究範圍也逐漸擴大。

科學社會學的研究內容包括:對科學界本身的研究,對科學和社會關係的研究,對國家科學政府的研究,等等。這些也都是科幻小說的題材範圍。而科學社會學的一個重要的原則:科學不在社會之外,不在社會之上,而是社會大體系中不可分割的小體系。這一原則也正是優秀科幻作品的創作原則:它們都描寫了社會背景下的科學。

第二節:科學家的生活方式

在過去的某個時期裡,科學被當成一項神聖的事業,而科學家也被當成一群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