嗎,整出一門“紅學”,有那麼邪乎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對紅學的歷史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紅學在《紅樓夢》創作過程中就誕生了。但“紅學”的名稱來源於清代道光年間的一則笑話:松江士人朱昌鼎只喜歡看小說,對《紅樓夢》特別著迷。有朋友問朱昌鼎:“你為什麼不研究經學?”朱答:“我也研究經學,不過我研究的經學,比別人的少一畫三折。”繁體的經字少一畫三折就是紅字(事見均耀《慈竹居零墨》)。另外,李放的《八旗畫錄注》裡有這樣的記載:“光緒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讀之(按指《紅樓夢》),自相矜為紅學雲。”由這些記載,也可看出清代研讀《紅樓夢》風氣之盛。
�紅學,至少在乾隆18年(1753年)就開始了其歷史。按曹雪芹書中所說“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說法再往上推到乾隆8年或9年即1743年或1744年,紅學已有233或234年曆史了。最早的紅學家當是脂胭齋,他在曹雪芹創作的過程中,寫下了大量的批語,對研究《紅樓夢》的創作過程、作者的身世和對《紅樓夢》的欣賞都有重大作用。隨著程、高本《紅樓夢》的問世,一批出版商為了顯示獨具一格,僱人又寫下大量批語後出版發行”掀起了紅學的第一個高潮;五四前後,以蔡元培、胡適、王國維、俞平伯等人為代表的一大批大文人都就《紅樓夢》著書立說,抓起了紅學的第二個高潮;1954年,當時還是山東大學學生的李希凡、藍翎在《文史哲》上發表文章,批判以胡適、俞平伯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紅學”,得到毛澤東的支援,掀起了紅學的第三個高潮;2007年,劉心武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大講其“秦學”,掀起了紅學的第四個高潮。下面分別概述之。
清末之前的紅學主要是對《紅樓夢》的點評。中國文學史的評點派起源於明代中葉。明末清初,金聖嘆批《水滸傳》、毛宗崗批《三國演義》、張竹坡批《西遊記》等,後來竟成了一個固定格式,卷首有批序、題詞、讀法、問答、圖說、論贊等,每回有回前回後批的眉批、夾批、批註等。
��最早學金聖嘆評點《紅樓夢》的是脂硯齋、畸忽叟等。從道光年間到光緒末年,評點派大為活躍,書商大量出版經過“批評”“批點”“新評”的百二十回《紅樓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護花主人、明齋主人、大某山民的批評,太平閒人的“讀法”,讀花人的“論贊”和“回答”。
��脂硯齋是《石頭記》最早的評論家,他寫下大量評點式評語,因而使《石頭記》獲得《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這一專有名稱。脂硯齋的批語隨《紅樓夢》抄本的正文保留下來。 作為早期的評點派,雖然他們也在研究《紅樓夢》的寫作思想,但基本上來說,他們還是站在文學角度來研究《紅樓夢》,來研究《紅樓夢》的社會影響和研究《紅樓夢》中人物形態的。可以說,除了脂批中的某些文學藝術評論外,評點派為系統全面的《紅樓夢》文學藝術研究開了先河。
我們不妨摘錄評點派的一些評點文字。
明齋主人在點評中寫道:
書中無一正筆,無一呆筆,無一復筆,無一閒筆,皆在旁面、反面、前面、後面渲染出來。中有點綴,有剪裁,有安放。或後回之事先為提挈,或前回之事閒中補點。筆臻靈妙,使人莫測。總須領其筆外之神情,言時之景狀。
作者無所不知,上自詩詞文賦、琴理書趣,下至醫卜星相、彈棋唱曲、葉戲陸博諸雜技,言來悉中肯綮。想八斗之才,又被曹家獨得。
全部一百二十回書,吾以三字概之:曰真,曰新,曰文。
(見1986年上海古籍版“合評本”評論第17頁)
護花主人王希廉在總評中寫道:
書中多有說話衝口而出,或幾句說話止說一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