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少年武校電視劇> 第122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2部分 (3 / 4)

早上發呆的時候,手腳無意之間的動作,都能夠察覺到。

第九重境界,名為分類。是在已經能夠回想起一天發生的絕大多數事情,並且能按照時間次序有效排列的情況下。進入到第九層分類,思想為一類,就是今天我腦海中所誕生的所有想法。交往類,我與朋友親人之間的來往談吐以及行為。學習類,我從書本朋友老師先人以及天地之間所學到的東西。這是再回想過一天的事情以後,重新思考並且鞏固自己的獲得,並將其記錄與本寫成心得。

第十層境界,名為心正,又稱至誠之道。有言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這也是儒家為了防止外魔入侵最關鍵和內省法最重要的階段,也稱為撥亂反正。為人謀而不忠乎,我今天有沒有謀慮思考過不良好的想法。如果有,先從思想上消滅它。不能讓它侵蝕我的內心,使我思想行為逐漸不端。如果沒有,則鞏固正念,堅定道心。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我今天和朋友親人的交往是否做到了誠信,動作與談吐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修改它。在以後的日子身體力行。不能言行不一,不然外魔入侵,心念不純,難以進入精神至誠。傳不習乎,書本朋友老師先人天地傳授給我使我領悟的東西我是否記錄下來並且複習掌握。如果沒有,先將其記錄下來,要花很多時間去掌握的,每天慢慢消化一點。

把自己的思想心念純正之後,就開始身體力行,也就是身修。

此時的鍛鍊,正好恰和神秀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長期堅持,達到至高層次,自然惡念不生,正念不滅。所謂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塵垢不沾。便是慧能所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大抵此意而已。

此係心法十層境界,是天下修學之共用。當今儒學詭辯,只知三言二語之經意,不悟身體精神之修煉。大錯特錯!

五、兵家拳學錄(十層)

第一層:正練。一套拳術從起勢第一個架子開始,一招一式,按照逐式要求,完整演練下來直到收勢。要求頭自然端正,身體不前俯後仰,掌握髮勁。這是熟悉拳架的第一個過程。

第二層:反練。拳術之第一層能夠熟練的演練完畢,則進入第二層。目地是為了進一步的去除練拳的時候所產生的空勁和動作不協調現象。透過換手反練,即如原來左腳開步,右手提起的起始動作,變為右腳開步,左手提起的起始動作,並以此向下遞進,練習到收勢。整個過程之中,動作和正練完全相反,假如正練在過程之中有左弓步右臂衝拳,則反練為右弓步左臂衝拳。透過左右互練,讓身手協調一致。進一步熟悉拳架,幫助發力通暢。記住,在鍛鍊的過程中,依然要保持完整的拳架。

此法和第一層同時鍛鍊,第一層正練從起始到收勢完整練完,則第二層反練從起始到收勢已完全相反的動作做完。

第三層:打法。若使拳打鬥,必把圈練小。一套傳統拳術,分為“練法”和“打法”(通常意義上,各門各派所說的散手,就是把打法的順序弄亂之後的表現形態)。練法是為了幫助習練者更好的掌握髮勁,一舉一動發勁明顯。能讓習練者看出來是身體哪裡發了勁。如馬步轉弓步衝拳,可以明顯看出來,有蹬腿轉胯,擰腰,抖肩,衝拳這些動作。這就是練法。能讓學習的人明白身體哪裡要發勁,所以動作幅度要大,但是放在實戰中,則會過於誇張。練法分正練、反練。

站起來直接上步衝拳,就看不出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