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科幻戰艦> 第65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5部分 (2 / 4)

,《科幻世界》在藝術上更為專業化,對科幻作品藝術價值的要求越來越高。

如今,《科幻世界》雜誌在市場上的成功有目共睹。筆者每遇主流文學刊物的編輯,提到《科幻世界》幾十萬份的發行量,總會引來驚羨之聲。但卻從未有人對它的成功作過深入地分析。出版界、科幻界許多人想複製這份成功,創辦了一份又一份科幻刊物,到現在也從有人辦到過。這說明,他們只是看到一些表面現象。以筆者所見,《科幻世界》的成功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在中國書刊市場份額上,整個九十年代,書的比例大大下降,刊的比例急劇提升。而《科幻世界》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科幻世界》雜誌本身也在作科幻圖書,十年下來,它與各出版社合作出書幾乎有百餘種。其中既有中國一線科幻作家的作品,也有國外科幻名家的譯作。但直到2004年長篇科幻小說《天意》之前,幾乎沒有一本書超越萬冊大關。這充分說明,即使同在科幻這個型別市場裡,即使由同一個企業在運作,雜誌的興旺和圖書的衰弱也涇渭分明。

其次,整個九十年代,是“二渠道”興起,“一渠道”衰弱的十年。所謂“一渠道”,就是國營新華書店和郵局這兩個渠道。二渠道就是指民間書刊發行商。幾乎所有壟斷性國企的蔽病,“一渠道”都存在。對雜誌社而言,郵局在九十年代之前都是他們唯一的發行渠道,折扣低,效率差,官商作風嚴重。最大的問題是雜誌銷售與個人收益無關,使得郵局發行人員沒有熱情推銷這些刊物。

《科幻世界》的相當一部分讀者都有這個印象:自己從郵局訂閱這本雜誌,到貨時間要比在報亭裡買慢得多。許多時候,訂刊者發現其他人已經買了新刊,自己又想看,又怕訂閱的雜誌到了浪費,心情矛盾重重。筆者當年曾經作為書刊零售商,從《科幻世界》在天津的發行商那裡批發過這本雜誌。親身體驗過這些民營書商的積極性。那位發行商從數百冊開始,幾年之間將《科幻世界》在天津的發行量提高到數千冊。一、二渠道之間的區別,從這些小例子上便可以看出來。

而在整個九十年代,各雜誌社便與郵局鬥智鬥法,爭取自己的有利地位,希望透過二渠道擁擁有更多的份額。期間產生過許多不與外人知曉的秘密。但最終結果是令期刊完成了大洗牌。好多七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刊物,現在或者壽終正寢,或者勉強維持。除了刊物本身的定位外,在一、二渠道間的過渡不利,是一個重要的,不為讀者熟知的原因。凡是眼下在市場上大行其道的雜誌,幾乎都是當年和一渠道“鬥法”的勝利者。而那些市場上已經見不到蹤影,只存在於郵局訂閱名錄上的刊物,幾乎都是當年的失敗者。這是出版界公認的秘密。《科幻世界》上出現過的主力作者,幾乎沒有人不在其它地方發表過作品。但那些作品就和它們發表於其上的雜誌一樣,泥牛入海,沒有反響。這充分說明,創作水平、作品風格早已不是一家刊物成敗的關鍵了。

當然,2000年左右,“一渠道”也開始引入競爭機制。一些省級的新華書店或郵局發行部自主經營,多少有了一些積極性。但這已經是幾十家大型雜誌立足市場後的錦上添花了。而《科幻世界》早已從這場鬥爭中勝出。

第三,“大陸唯一的一家專門刊登成人科幻小說的雜誌《科幻世界》,從1993年起已經改為面向中學生的刊物。《臺灣科幻小說大全》前言,福建少兒出版社1993年出版。”這是該雜誌作的最重要的定位變化。他們從當時的讀者來信中,發現中學生已經成了該刊的主要讀者,於是放棄了高階作品,專攻中學生市場。當然,為了保證在大學低年級學生中還有一定市場份額,保證以前的讀者能夠憑慣性購買一段時間,該雜誌社也從未想過要將其命名為《中學生科幻世界》,或者類似的明確名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