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科幻戰艦> 第77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7部分 (2 / 5)

擁有未來;誰擁有現在,誰就擁有歷史。於是,整部作品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瞭解“現在”:由內黨、外黨和群眾構成的社會階層,全民生活在貧困的配給制下,真理部、仁愛部、和平部、富足部構成的官方機構,和歐亞國與東亞國無休止的戰爭。甚至,作者對秘密警察的審訊烤打過程描繪之細膩,令讀者不寒而粟,感覺那棍棒和皮鞭會加諸自身。

但這個怪異世界的來龍去脈卻是十分模糊的。主人公溫斯頓作為專門負責篡改歷史的“真理部”工作人員,深知真實歷史已不存在於記載中,便到處去尋找這個歷史。這構成了小說前半部分的主要情節。當然,他可以說是讀者的眼線,帶著讀者去尋找這段歷史。因為一個“正常的社會”為什麼變得如此荒誕恐怖,正是讀者所關心的。但溫斯頓一次次失敗了。他從普通人的回憶裡完全無法瞭解“英社”黨統治之前的時代。

到後來,溫斯頓從奧布蘭手裡得到一本據說是反叛領袖戈斯坦因寫的政治著作《寡頭集體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如飢似渴地讀起來。而讀者也會以為能從大段大段的“引文”中看到真實的歷史。但後來才知道,這本書只是奧布蘭等“內黨”成員奉命編寫的,目的是“引蛇出洞”。真實歷史仍遙不可知。奧維爾正是在這種巧妙地構造中,令讀者深深感受到失去真實歷史的可怕。

第四卷:科幻的藝術規律 第四章:虛擬背景(3)

第三節:虛擬背景的文學理論價值

不僅科幻小說家愛創造虛擬背景。在其它幻想類文學裡,虛擬背景也司空見慣。托爾金在《指環王》中構造的“中土”,幾乎獨立於小說原作之外,成為一個流行的虛擬世界。而中國新派武俠作家共同創造的“江湖格局”,更是小說裡虛擬背景的典型。

科幻作家們為什麼要創造虛擬背景呢?僅僅是為了滿足上帝般的造世慾望嗎?當然不排除許多作者有遊戲的性質。但更多的作者非常認真地構造虛擬背景,是換一個方法來描寫現實。

那麼,虛擬背景僅僅是幻想類文學才有嗎?完全不同。現實主義小說家並非沒有構造過自己的虛擬背景。比如,美國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福克納就構造過一個“約克納帕塔伐縣”及其首府“傑佛遜鎮”。到一九四五年為止,福克納出版的十七部作品裡,有九部長篇小說裡的故事完全發生在這個虛擬背景裡。這個地圖上不存在的縣雖然再現了密西西比河北部牛津城和拉發埃蒂縣的景色,但畢竟是作者的虛構。而《紅樓夢》中的“大觀園”也不存在於真實世界裡。

不過,完全創造一個自己的虛擬背景,而不是在大家公認的現實背景下展開故事,這種寫法在現實主義作品裡畢竟是少見的。於是,在以現實主義作品為主要參照系構造的文學理論中,對“虛擬背景”的研究也幾乎是空白。

第四卷:科幻的藝術規律 第五章:人物理論的突破(1)

上六章前言

第一節:科學家形象

第二節:非人角色

上五章前言

“科幻小說沒有塑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面對這個似乎不言自明的批評,科幻界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接受這個批評,並認為,這正是科幻文學需要改善的地方。科幻,至今沒有出現安娜卡列尼娜、歐也妮葛朗臺、葛裡高利、阿Q那樣的人物,這正是科幻作家應該刻苦攻克的一關。”(《林聰點評科幻》,轉引自《科幻世界》95、8)

另一種也是接受這個批評,但是認為,沒有成功的人物形象也沒有什麼,科幻本不以人物見長。持這種觀點的人,或者認為科幻以科學美學見長,或者認為科幻以背景塑造見長。劉慈欣和董鼎山就分別表達了這兩種意見。如果有的讀者看過《科幻縱覽》前幾年的各種版本,會發現筆者也曾經先後持這兩種態度。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