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和觀眾。早在武俠電影興旺之前,一些武俠小說便已經在東南亞、日、韓等國流傳。武俠電影又把這個勢頭大大推進一步。以《臥龍藏龍》為例,這部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這是科幻片也沒有得到過的榮譽。
筆者以為,科幻是科幻,武俠是武俠。武俠愛眾的廣泛,與科幻受眾的不足之間沒有直接關係。科幻如果想象武俠那樣,在中國贏得廣泛的受眾,那麼與其不停地抱怨,不如靜下心來,培養出一些傑作和大師為好。
第二節、科幻文學與偵探(推理)小說
在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的一段時間裡,萌芽狀態的科幻文學和萌芽狀態的偵探推理文學常常擁有一批共同的作者。比如被稱為推理小說創始人的愛倫坡,就是與凡爾納同時代的科幻小說創始人。以福爾摩斯形象永存於文學史冊的柯南道爾也創作有《失落的世界》等科幻經典。只是到了後來,兩者才分道揚鏢,沿著各自的軌跡發展下去。這似乎也是文學型別專業化的結果吧。
其實,即使是《福爾摩斯探案集》,與科幻文學也有異曲同工之處。按照作者的自述,“福爾摩斯”這個人物形象源自他大學時期遇到的一位化學教師。那位老先生經常對一些事情作出精妙的科學推論。《福爾摩斯探案集》裡雖然也有一些打鬥、驚險情節,但它最吸引讀者的,仍是環環相扣的邏輯推理,體現著科學的客觀精神與探究精神。很多時候,福爾摩斯去破案,與其說是志在剷除邪惡,不如說是喜歡智力上的挑戰。這種智力挑戰,正是後來許多科幻小說的風格。
事實上,偵探(推理)文學也是近代科學發展的結果,與中國古代的公案小說並無相同之處。在《科學與現代中國文學》一書中,作者劉為民特意安排一章,介紹解放前中國推理小說,探討它與科學傳播的關係。偵探(推理)小說的核心就是嚴密的邏輯推理。這種邏輯推理將傳統小說創作中的“懸疑”技巧發揮到了極點。
科幻文學與偵探推理小說的共同點,在於相當多的科幻小說也常常有一個推理式的核心。阿西莫夫是這方面的行家,甚至他的一篇科幻小說的名字就叫《推理》。從敘事學角度講,兩者的主要事件都由科學知識來推動。這使得兩種作品在創作上有許多共同之處。
第三節:科幻文學與環境文學
環境文學曾經被稱為公害文學、生態文學、綠色文學。這也是一種型別文學萌芽時,多種名稱互相競爭的現象。如今,中國文學界多用“環境文學”來稱呼它。環境文學是現代社會發展中,生態危機日益嚴重這個問題在文藝界內部的直接反應。環境文學包括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等多種體裁。而其內容基本以環境問題為主。從創作方法上講,幾乎全部屬於傳統的現實主義。
80年代中期,《中國環境報》的“綠地”副刊舉辦了多次環境文學徵文,是中國環境文學的開端。環境文學一開始,便受到許多知名文藝界人士的支援。楊沫、郭風、袁鷹、徐遲、雷加、堪容、王蒙、黃宗英等文藝名流都是環境文學的熱心倡導者。在當時的中國作協副主席馮牧的倡議下,環境文學專業刊物《綠地》於1992年創刊。從此,中國環境文學有了自己的陣地。同年還成立了中國環境文學研究會,成為環境文學的全國性組織。
環境文學的主力作家,有被稱為“沙漠之子”的郭雪波,《中國綠色時報》記者李青松。代表作有《伐木者醒來》、《漠王》、《死河》、《沙葬》等等。在理論建設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張韌作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
如今,環境文學已經有了自己的國家級獎項:全國環境文學優秀作品獎,由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作家協會聯合主辦。這種由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