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歷史軍事>海雷丁和蘇萊曼誰厲害> 第135章 法奧聯盟 - 8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5章 法奧聯盟 - 8 (2 / 2)

7年英土戰爭(Anglo-turkish war)。

塞利姆三世在塞巴斯蒂亞尼的幫助下擊退了約翰·托馬斯·達克沃斯(John thomas duckworth)指揮的英國艦隊,但在與俄羅斯的多場重大交鋒中失利,最終在他試圖改革軍隊時被其傑尼薩里(Janissaries)推翻,由穆斯塔法四世(mustafa IV)取而代之。

然而,穆斯塔法四世仍然堅持與法國的聯盟,並派哈列特·埃芬迪(halet Efendi)大使前往巴黎商討細節。

同時,拿破崙於1807年透過簽署芬肯斯坦條約(treaty of Finkenstein)建立了法波斯聯盟(Franco-persian alliance)。

然而,在最終的逆轉中,拿破崙一世於1807年7月在弗裡德蘭戰役(battle of Friedland)中擊敗了俄羅斯。

法奧聯盟得以維持,並在俄羅斯與奧斯曼帝國之間促成了一項和平協議,但奧斯曼帝國透過蒂爾西特條約(treaty of tilsit)所承諾的領土(摩爾達維亞 [moldavia] 和瓦拉幾亞 [wallachia])並未歸還,儘管奧斯曼帝國已經遵守了將軍隊移至多瑙河以南的協議。

在面對俄羅斯的背叛和法國未能執行協議的情況下,現由馬哈茂德二世(mahmud II)統治的奧斯曼帝國於1809年1月5日簽署了與大不列顛的和平、商業和秘密聯盟條約,彼時大不列顛已與法國和俄羅斯交戰。

1812年,奧斯曼帝國與俄羅斯透過布加勒斯特條約(treaty of bucharest)達成和平,正當俄羅斯希望解放南方戰線以應對拿破崙入侵俄羅斯的預期,俄羅斯保留了貝薩拉比亞(bessarabia),而奧斯曼帝國則恢復了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

在後拿破崙時代,1815年維也納會議(congress of Vienna)上,奧斯曼帝國仍被視為歐洲現狀的重要組成部分。

---

在克里米亞戰爭(crimean war)中,法國-英國-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於1854年3月12日簽署了針對俄羅斯的聯盟條約。

在另一個合作的例子中,1860年,法國在奧斯曼帝國的敘利亞(Syria)進行干預,並獲得奧斯曼帝國的同意,目的是保護中東地區的基督徒,此前該地區發生了對馬龍派基督徒(maronite christians)的大屠殺。

當時,法國在拿破崙三世(Napoleon III)統治下聲稱繼續扮演其在奧斯曼帝國中保護基督徒的古老角色。

---

關於法奧聯盟的歷史,就說到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