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2部分 (4 / 4)

認為,他也能夠小規模和低水平的複製這樣的傳奇。

不過,他也知道,想要加快工業化的發展,教育這一塊必須跟上。而且他搞的教育,還必須是那種,職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脫產教育和在職教育相結合的形式。

王書輝在讀大學的時候,他的一位家鄉長輩,在他的那所大學裡任教的一位教授,就給他講過建國初期,他到工廠裡義務給夜校講課的經歷。

他說當時他還不是大學老師,仍舊是個中學老師。他的經驗就是,在拼音普及前搞掃盲還是比較難的。工人們再怎麼努力,在識字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困難。直到1958年漢語拼音正式普及之後,掃盲教育這一塊的速度一下子就提起來了。原來要一年時間才能掌握的漢字,有了漢語拼音之後,半年就能掌握了。

王書輝很早就在復興會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軍事訓練、文化教育、專業培訓四項結合的制度。他嚴格的規定,無論是復興會的會員,還是被複興會僱傭、吸納、接收過來的工作人員,都必須要接受這四項基本教育。

在在職教育方面,復興會目前看展還是比較到位的。只是目前復興會的正規教育體系還沒有正式的建立起來。

建立全面完善的正規教育體系,就是王書輝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

第132章 入學風波1

“……鄂匪與流賊絕然不同……。【閱】……流賊善用裹挾之法,鄂匪善用綁架之法……。臣於先皇時歸鄉讀書聞,荊州百姓子弟,十之二三已為鄂匪劫持。……荊州百姓……,為此皆控於匪徒之手……。”

——公元1640年·楊嗣昌《鄂匪害甚於流賊疏》

七月末,屋外的長杆番麥(王書輝帶過來的高產玉米)已經基本成熟了,再過幾天就可以收割了。仔細的看著田地外圍的番麥,看到每一個植株長得都像小樹一樣壯實,胡大成心裡有種特別踏實滿足的感覺。

胡家窪這個地方原本都是以種植水稻為主的。而且就是種植水稻的時候,自己家只有兩畝地,主要還是佃田種的胡大成,實際上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全身心的關心著莊稼。

這還是在前年的時候,一隊兵強馬壯的年輕人闖進胡家窪之後,胡大成才因為家裡人口多,人家給他按照他家七口人的數量,分了三十三畝地,補齊了三十五畝地的總數的。

沒親沒故的,又是一群外鄉的年輕後生,打進村子裡就是殺人,然後又像開廟會似的,弄了個什麼公審大會,把胡家灣這裡的大戶弄了個精光。胡大成作為一個五十二歲的“老年人”,第一反應是害怕。

就是在後來,工作組的那些年輕後生給他分了地,他心裡也是害怕的要命。如果有人平白無故的給東西,任是誰心裡都會感到不正常,更何況是給地,一給還是幾十畝。

地是好東西,作為一個種田能手,胡大成做夢都想成為一個有著幾十畝地的“大地主”。可是,這平白無故的給地,完全是一種匪夷所思不合常理的事情。分到地的胡大成心裡沒有一丁點兒的喜悅感。

一向小心謹慎的胡大成,一年來一邊兢兢業業的種起了那三十多畝白給的地,一邊又成天到晚的想著這地恐怕最終不會落到自己手裡。

不過等到最後,除了在年末的時候,工作組按照胡大成上報的產量,真的只收走了三層的糧食之外,他一年來在三十多畝地裡種出來的糧食,真的都歸了他自己了。

認定了工作組的後生們是真沒有什麼壞心的胡大成,第一反應不是感到高興,而是後悔的直拍大腿。

因為他知道,同村有幾家出人當了那個什麼民兵的人家,種的可是工作組發的長杆番麥。凡是種長杆番麥的人家,去年的收成都是畝產超過了一千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