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個領導模樣的人的皮包。
那個領導約莫四十歲,戴著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鏡,身上穿著皮夾克,也不顧這是能熱死的夏天。
最後那個出來的人,看不出年紀來,不過他戴著一副金絲邊眼鏡,身上穿的是修身的西裝,向後梳著的頭髮反射出奪目的光芒,和他腳上的皮鞋一樣閃亮。
“喂,這是鍾建軍家嗎?叫他趕緊出來,有外賓來你們家!”那位領導一下車,就朝著周圍圍觀的人群嚷嚷道。
看熱鬧的人不約而同地發出一陣鬨笑,笑完之後又齊齊向後退了兩步,就是沒有一個人回他的話。
給這幫鄉下人這麼一番嘲笑,領導臉上掛不住了,他惡狠狠地大聲喊道:
“誰是鍾建軍啊,快點出來!”
“我是鍾建軍的家人,你們找他有什麼事嗎?”劉蘭拉著鍾石迎了上來,唯唯諾諾地對那個問話的男人說道。
“你就是他家人?”領導瞧了瞧劉蘭,撇了撇嘴,然後一指身後的西裝男,“這位是香港來的廖先生,找你家的鐘建軍有點事,你快點叫他出來!”
事到臨頭也避無可避了,劉蘭只能將幾人帶到自己的家中。
“居然搞出這麼大的動靜,這年頭有個外賓的身份就是好啊,連一個小小的港燦都能指揮當官的!”緊跟在母親身後的鐘石不無惡意地想道。
不過他倒是想錯了,這位廖先生也算是小有身家,憑著這幾年在香港和大陸之間倒賣古玩,他積累了一筆不小的財富,這才能在兩省一市到處設廠,受到地方政府的禮遇。
在50年代到80年代,由於華夏國內環境的持續動盪不安,很多人從大陸逃到香港,其中有很多人後來變成了大名鼎鼎的人物,如劉夢熊、金庸、倪匡等。其中在1957年、1962年、1972年、1979年就發生了4次大規模的逃港潮,人數多達50萬人,這也被認為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時時間最長、人數最多的群體性逃亡,史稱“大逃港”。
廖承德正是在62年從深港逃到香港的,他親眼看見一個同鄉在他面前被邊防軍打中,腦袋像西瓜一樣突然爆裂開,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樣死在他面前。他當時嚇得渾身發抖,到了香港之後,他發誓這輩子再也不會回來大陸。不過世事變幻,20年後他搖身一變,成為極受各地政府歡迎的外資企業家。
此時他望著四周圍觀的人群,心中大為感慨,要不是自己當年冒死逃到香港,現在恐怕就和他們一樣,整天只為能吃飽飯而奔波。
“想乜野呢??你唔知倒賣古玩繫好大嘅罪!”就在廖承德想入非非的時候,跟在他身後的鐘石突然開口說道。
他這番話是用粵語說出來的,意思是“想什麼呢,你不知道倒賣文物是很大的罪嗎?”,鍾石在香港生活多年,粵語說得非常流利。
“你講乜野?乜野倒賣?我只系中意啫,自己買嚟玩啦!”(你說什麼?什麼倒賣?我只是喜歡古玩,自己收藏罷了)廖承德一驚,腳下就是一頓。
“你唔好咁驚,我仲有野要賣俾你!”(你不用這麼害怕,我還有東西要賣給你)鍾石微微一笑,就從呆住的廖承德身邊走過,自顧自地走進了堂屋。
“廖先生,怎麼了?是不是嫌這裡太簡陋了?”領導模樣的中年人見這位廖先生停下了腳步,又說了幾句聽不懂的粵語,頓時好奇起來。他所說的,正是此時他心中所想的,不過他萬萬不會想到,眼前的這位富翁港商,以前在大陸居住的環境,比眼前這家的房子還破敗百倍。
“當然不繫啦,我只是在想別的事情啦,看看有沒有在這裡投資的機會啦!不好意思啦,咱們這就進去吧!”廖承德略帶歉意,用一口蹩足的普通話解釋道。
第九章 嚴打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