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神,舊神……
管他什麼神都好,庇佑羅蘭的女王吧。
作者有話要說: 備註:顛茄的毒性很強,兩個漿果的攝取量就可以使一個小孩喪命,10-20個漿果會殺死一個成年人。大家日常生活中要小心哦不要食用不熟悉的漿果,啾啾。
對於第九章 一些內容及最近涉及的聯姻劇情的一些解釋,有些長,可忽略不看。
關於「羅蘭國會希望女王早日結婚,從而使羅蘭帝國擁有一位貨真價實的國王,寄希望於婚姻不僅能使國家重歸男人統治的自然秩序裡,還能使羅蘭帝國早日擁有一位合法王位繼承人」其實並非bug而是參照了中世紀乃至文藝復興時期的傳統、貴族社會秩序。
首先,我們必須先回到那個時代來理解當時性別社會下對女性的歧視。
在男性主義的觀點下,女性被認為是任性、情緒化、軟弱又猶豫不決的動物,不適合執政也沒有能力主導政府事務[1],女人的神經是脆弱的,女人的的智慧是不完備的。因此,在相當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正如學者特蕾莎·艾倫菲所言當時有著這樣的一種傳統「娶了女王的男人將自動分享妻子的國度的統治權」【重點】,而當歷史學家詹娜·比安基尼在寫到貝倫加利亞女王時亦言「女性,即使那些很明顯擁有王位繼承權的女性,如果沒有結婚也很少被接受為君主。」
這種背景之下,女王執政女性掌權,成為一種十分不可思議的事。當時男性主宰世界被認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女王一般只有在國王親自指定女王並且有能力將自己的抉擇強加給他的臣民時,才能以丈夫的名義統治。歷史上較為著名的武士女王伊莎貝拉在王兄死後,搶在丈夫之前登上王位,費迪南得知訊息之後對編年史家帕倫西亞發怒聲稱「我從未聽說過,竟然有女人篡奪男性的特權」[2],而此後伊莎貝拉之所以能夠達成雙王之治很重要的一點歸功於他們在婚姻前簽署的協議,其中有一項條款規定費迪南的身份為女王的配偶而不是國王。正是這一條款,開啟了前所未有的「西班牙雙王」。然而,哪怕是這樣的情況之下,費迪南還是成為了西班牙的國王。
此種社會現狀伴隨著當時歐洲社會十分頻繁的「聯姻外交」。
中世紀歐洲國際交往頻繁,各種公國和伯國星羅棋佈,封建割據嚴重,而且土地和錢財可以透過聯姻關係繼承和轉移,聯姻外交得到最大程度的運用,典型的例子有中世紀後期的勃墾第,利用聯姻外交進行對外擴張,並依靠聯姻聚合眾多領地,從一片公爵領地發展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力量之一。[3]
然而,在「娶了女王的男人將自動分享妻子的國度的統治權」這樣的傳統之下,女王的婚姻將使她的婚姻熾手可熱。1554年,瑪麗·都鐸與西班牙國王結婚,從而導致英國淪為西班牙的臣屬。而等到伊莉莎白一世時期,「全歐洲的國王、王子都虎視眈眈地注視著女王和她的王國,都希望得到她,進而得到一個王國。」並且,「與任何一個歐陸國家的聯姻都不可避免地會使英國喪失獨立地位,會被捲入該國的歐洲政策之中」。[4]
儘管如此,性別偏見與社會習慣,仍然使女王的婚姻成為重要的議題。在伊莉莎白一世加冕之後,西班牙大使斐利公爵依舊自然地認為女王一定會結婚。因為在當時人們難以想像女性竟然想要獨自去掌權,不需要男人的指導和保護,而她同樣需要一個孩子的父親,以確保王朝的延續和王權的未來。伊莉莎白的導師威廉·塞西爾則祈禱著「神啊,請賜給女王一個丈夫和一個兒子,讓我們的後代能有個男性來領導他們」[5]。他渴望女王能夠結婚被傳宗接代的使命所捆綁,從而使國家回歸男性主政的自然秩序之下。
與此同時,女王的婚姻還意味著「合法王位繼承人」。在紛爭、戰亂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