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部分 (3 / 4)

生觀,表現一種發自內心的曠達胸懷,以道德心文明待人。只有在實際生活之中不斷磨鍊心xìng,才能逐漸增益自己的功修。古人云:“大隱居塵”、“何必深山守靜孤”,就是這個道理。

(2)事情則應,事過則忘。

人生在世,每天都有許多事情要做,事情來了,應當不慌不忙地坦然去做,並且儘量做好,這樣心中就不會留下遺憾。同時,做事時要心無旁騖,否則就不一定能把事做好,也許節外生枝,反而更加增添了另外的麻煩,同時也擾亂了內心世界的平靜。事情完成之後,就把這件事情徹底忘掉,心中不留任何牽掛,就象沒有發生過一樣。這樣事後無心,即可心中無事,思想上沒有牽絆,雜念也就同時跟著減少,無形之中功修隨之jīng進。

(3)得之不喜,失之不憂。

一般人的心理,得到什麼就會歡天喜地,失去什麼就會煩惱憂傷,自己的心成了外界事物的奴隸,不能自持,自己卻又不覺察。修煉氣功的人,當內心的境界高尚,一塵不染,萬慮皆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所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道家內丹術修煉與流行氣功不同,首先要求人們應當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做一個高尚的人,也可以說是首先要做一個好人,先盡人道,再修仙道。修煉有著嚴格的道德標準,即人道為丹道之基,無德則不能培道,仙道貴實,絕非空談。

第二種情況:練功時如何止念

初練氣功,雜念紛擾,這種情況對一般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因為心中有念,早已成為人們的一種心理慣xìng。以至於有人錯誤地認為,心中無念的境界根本不可能達到。其實平時不覺得心中有念,乃至練功時始覺雜念攪擾,這已經是心中初步進入靜態的一種標誌,因為惟其心中有靜,才能體會到念頭之動。道家修煉一般有以下三種辦法:

(1)有念即止

靜坐之中,始終保持jǐng惕,如有雜念生出,隨即除去,這樣使前念消除,後念不生,當下無念,即是清靜。這樣逐漸減少,自然達到無念的地步。老子《道德經》曰: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損者減少之意,無念即無為境界。

(2)收回忘掉

靜坐之時如有雜念,即用微意歸身內,然後忘悼,一忘而雜念自無。可以想象自身如同大冶洪爐,熔化一切物我念想,所有雜念如片片雪花,入爐即為消熔。這樣雜念生出,即收歸身內,“忘”了之後,化為烏有。遂生遂收,遂收遂忘。漸漸導心入靜,自臻清靜無為之妙境。所謂“忘”,乃是對於自xìng心xìng層次的一種調節,即由雜念叢生的心境,移入一念不存的靜地。以“忘“的境界來行持入靜,這是道家內丹術一派獨有的心法。

(3)順其自然

即不加任何意念,自然入靜。假若浮游亂想,縈繞心懷,雖然雜念不重,但是如同亂絲無頭,用“有念即止”法難以清理,用“收回忘悼”法難以控制。這時就不用管他,只須自己靜坐不動,順其自然,聽其自生自滅,雜念自然也就慢慢地平息下去,而自然歸於清境。這種順其自然的辦法,有一點須要注意,倘系惡念,必須馬上用第一種辦法除掉,決不姑息,否則其害更烈。

以上三種辦法,用起來要因勢利導,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相互配合使用。”華兵盡其所能把話說得淺白,看見兒子若有所悟,心懷稍慰,繼續說道:“入靜分為三個層次:

1、身靜,身體不動謂之身靜。

起初做功夫的時候,不論是採取坐式、站式還是臥工,總要周身放鬆,不使身體存在區域性的緊張,亦不讓其有絲毫的拘束,更不要存在緊張的情緒。身體放鬆之後,自己感覺非常的舒適,做得恰到好處之時,練功時間雖然長久,自己心中並不厭煩,身上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