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得多大的毅力?
馮傳心裡又是一陣悲,一陣酸。
一咬牙:
“沒事,吃,趁熱快吃!”
什麼上黨大族名聲?
什麼世家子弟風度?
都沒有自己家人來得重要。
更別說,主謀的嫡脈跟著魏賊跑了,卻留下他們這些旁系抵罪。
委實是一群鄙夫鼠子科雉!
堅守信念,君子固窮的世家子弟肯定有,但不包括馮傳。
馮三娘歡呼一聲,然後一個不留神,晶瑩的口水沒能控制住,終於從嘴角流了出來。
肉餅被一分為四,每人都拿了一小塊。
馮三娘迫不及待地往嘴裡塞去。
“嗚嗚……好吃!”
腮幫子鼓鼓的,還能擠出幾個字,也算是難得。
馮三娘吃得最快,明明都嚥下去了,似乎又捨不得,然後反芻般,又從咽喉門返回一口,再細細嚼著。
馮二孃就文雅得多。
雖然是在自家人面前,但仍是一隻手遮擋住嘴巴,就算是從側面看去,也是小嘴細細地咬著。
良家閨秀的淑女氣質,就是這些不經意間的小動作顯露出來。
不過雖是如此,馮二孃的速度其實也是不慢。
“這肉餅子好好吃,以前我們家也沒有這麼吃過。”
一方面是久不知肉味的原因,另一方面,塞外的肉夾饃,確實好吃。
黃羊或者處理過的羊肉,三分肥七分瘦,剁得碎碎的,醃製一番,再用大鐵鍋翻炒。
饃是純正小麥研磨的麵粉做的,口感不知比竽頭粉做成的饅頭好上多少。
雖說九原牛羊成群,肉類不缺,這種肉餅子也時常會拿來犒勞將士。
但能隨時拿出來送人的,在軍中的身份,少說也曲長屯將往上。
因為只有中高階以上的將校,才有資格三天兩頭吃到這玩意。
吃完了肉餅子,又分食完了小糜粥,擺在馮傳一家四口面前的,就是生計問題。
官府發了一個月的口糧,也只發一個月的口糧,而且這份口糧,後面是要還的。
後面的衣食住行,他們一家要想辦法自己去勞作,不然就等著餓死凍死。
在九原,不用擔心沒工作。
就怕你不願意幹。
馮傳的阿母和兩個阿妹,都被安排進入紡織工坊當女工。
男耕女織的時候,女子會紡織,那就是最基本的要求。
就連關大將軍,都曾跟著丞相夫人學過女紅。
至於沒啥手藝,只“粗通文墨,正在專研《論語《春秋”的馮傳,選擇就多一些。
農場種地,工坊雜工,草場割草放牛放羊……
當然啦,如果願意去礦場當礦工,那就更是歡迎之極。
流放嘛,那可不就是犯人?
大漢是很人性化的,只要不是死罪,就允許你改過贖罪。
有的是地方接收你。
特別是像九原這種地方,不怕沒地方上工,就怕沒人上工。
什麼,你說你想逃跑?
先不說家人怎麼辦,單說這茫茫草原,你能跑哪去?
跑出了官府的管轄地帶,那可就不是改過自新的問題,而是在大自然、野獸、蠻夷等等圍剿下如何存活下來的問題。
要說往南跑回塞內,那就更可笑了。
真當季漢這麼多年來,重新恢復秦與前漢的鄉里制度是開玩笑的?
別看各地工坊如火如荼,對勞力……
呸!
說錯了,是對勞動力如飢似渴。
理論上來說,肯定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