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基本改變落後面貌的號召。浙江省率先提出要提前實現1957年10月透過的《1956年—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規定的糧食畝產指標。1958年2月,全國人大一屆五次會議批准了國務院《關於1958年度國民經濟計劃(草案)的報告》。這個“報告”規定:1958年的農業總產值為億元,比1957年增長。1958年,糧食產量將達到3920億斤,比上年增加220億斤,增長。接著,1958年3月,*中央在成都召開工作會議,再次對“反冒進”進行批評,並批准了國家經委提出的《關於1958年度計劃第二本賬的報告》,這個報告將1958年農業總產值的增長幅度調整為,糧食總產量增加396億斤,達到4316億斤,比1957年增長。
經過南寧會議和成都會議對“反冒進”的批評,以高指標為特徵的“大躍進”在農業生產領域全面啟動。新安江水庫移民的外部環境一天天地改變著。1958年3月,在建德地委召開的地委常委會會議上,專題研究新安江水庫移民安置調整方案。當時的建德地委副書記、專署專員梁長庚首先發言,他說:“農業上,建德全地區有耕地面積240萬畝,每人平均畝,1957年每畝單產僅479斤。根據我省農業生產大躍進的要求……力爭在1960年實現每畝800斤專區是有保證的;經濟林區大有潛力可挖只要加以墾複和培育,單位產量即可增加一倍至數倍。因此,調整原安置方案,移民的生活是完全有保證的。”
在那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誰敢講真話?梁長庚接著說:“我們可以算幾筆賬,一是糧食賬:1956年建德全地區上交餘糧10231萬斤,1957年上交餘糧是13377萬斤。水庫淹沒31萬畝土地,共產糧食14800萬斤,兩者相抵,基本接近。水庫移民約23萬人,以每人口糧480斤計算,全年需要糧食億斤。以現有基礎來講,糧食不僅可以自給,而且有餘。如果加上人口逐年遷移和農業生產大躍進的因素,糧食自給就更不成問題。二是土地賬:移民安置後,平原每人平均畝,半山區每人平均畝,山區每人平均畝。安置後的生產規劃,第一年即可提高至平均每人收入元。”
最後,梁長庚總結說:“我認為新安江水庫移民全部由建德地區自行安置完全具備條件。這樣,既能保證提前實現農業發展綱要,又貫徹了勤儉節約的方針。在本地區安置,至少要節約經費1000萬元。” 。。
3.移民計劃“大躍進”(2)
這是理論上的賬,當時血吸蟲病盛行,土地缺人耕種的開化縣池淮公社原來只有2399人,一下湧進3176人,滿田畈的血吸蟲難道能變成金?1957年,全公社農民總收入只有12萬元,一年會升高到44萬元?全公社農民總收入能增長?這不明明是大話嗎?但在那個年代,誰也不敢不信。1958年6月7日,新華社報道了河北省遂平縣衛星農業社第二大隊5畝小麥平均畝產2105斤,同月12日,《人民日報》再次宣佈該社第一大隊又有2畝9分地平均畝產3530斤。自此之後,各種“衛星”爭相競放,並且產量越放越高。梁長庚專員的一席話與各種“衛星”相互呼應,就形成了震撼世界的新安江水庫移民的“大躍進”。
那天的建德地委常委會上,沒有一點“雜音”,高度一致。他們最後達成統一的意見:根據新安江電站建設的需要,淳安、遂安、建德3縣共需遷出人口2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萬人。
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及時做出批覆,同意建德地委《關於新安江水庫移民安置意見的報告》。
“批覆”主要精神有三點:一是同意新安江水庫移民全部在建德地區安置。惟希建德專署根據本區土地、生產等條件,進行周密的規劃,妥善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