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著於物”是一種比較超脫的心境。
從字面意思來講,就是不執著於物質。比如在消費時,不被各種商品的廣告、促銷所迷惑,不會盲目地追求名牌或者奢侈品,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物品。像有的人看到新出的電子產品就想買,而能“不著於物”的人會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個東西來提升工作效率或者生活質量。
在精神層面,“不著於物”意味著不被外界的物質條件所束縛,保持內心的平靜和自由。例如在遇到困難時,不會因為缺少某些物質資源就陷入焦慮。就像有人在野外迷路,沒有舒適的住所和充足的食物,但他不執著於這些物質缺失的困境,而是專注於尋找出路或者利用自然條件生存。
在人際關係中,也不會因為對方的財富、地位等物質因素而改變自己的態度。比如交朋友時,看重的是對方的品德和性格,而不是對方擁有多少資產或者多麼高的社會地位。
“不留於物”意思是不沉迷、不停滯在物質層面或者具體的事物之中。
在生活中,這意味著我們不能被物質享受所羈絆。例如在面對美食時,我們可以去品嚐和欣賞,但不會過度留戀,導致無節制地進食。又如在旅遊時,我們會欣賞美麗的風景,但不會因留戀一處景色而耽誤後續的行程安排,懂得適時地離開去體驗新的事物。
在情緒方面,當經歷一些令人愉悅的事情或者獲得物質獎勵後,不會一直沉浸在那種興奮之中。比如你在工作中獲得了一筆獎金,會感到開心,但不會一直沾沾自喜,而是很快將注意力轉移到下一個目標或者任務上。
從認知角度講,“不留於物”要求我們看到事物的本質和變化。比如對於一件藝術品,我們欣賞它的同時,也要明白它只是一種藝術表達形式,不會過度執著於它的外在表現,而且能意識到隨著時間等因素的變化,它也會改變,我們的認知也應該隨之更新。
“每臨大事必有靜氣”意思是每當遇到重大事件的時候,一定要沉著冷靜。
沉著冷靜的心態能讓人在大事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例如在商業談判中,面對對方提出的苛刻條件或者各種突發狀況,如果能夠穩住情緒,就可以更好地分析局勢。冷靜的人可以思考對方的意圖,尋找應對策略,而不是被對方的氣勢或者意外情況所幹擾,從而做出錯誤的決策。
在應對自然災害等緊急事件時,這種靜氣也非常關鍵。比如在地震發生時,保持冷靜的人能夠迅速判斷所處環境的危險程度,按照平時學到的應急知識採取正確的躲避措施,而不是驚慌失措地亂跑,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要培養這種靜氣,一是要提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儲備,這樣在面對大事時能有信心應對。二是要進行情緒控制的訓練,比如透過模擬危機場景,讓自己習慣在壓力下保持冷靜,或者平時做一些冥想等放鬆練習,以增強在關鍵時刻控制情緒的能力。
“無心生大用”是一種比較高深的理念。
“無心”並不是說沒有心思,而是一種不刻意、不執著、不被雜念干擾的心境。當處於這種狀態時,人的思維會更加開闊和靈活,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的能力,產生巨大的作用。
例如,在藝術創作中,當藝術家不刻意地去迎合某種風格或者市場需求,以一種“無心”的狀態投入創作,讓靈感自然流淌,往往能夠創作出極具感染力和創新性的作品。像畫家在作畫時,沒有過多地考慮這幅畫是否會獲獎、是否會被人喜歡,只是全神貫注地把內心的感受和想法用畫筆表達出來,這樣的作品可能更能觸動觀眾的心靈。
在體育比賽中,運動員如果能夠放下勝負心,以“無心”的狀態發揮自己的實力,專注於比賽過程中的每個動作、每個細節,比如籃球運動員不去想自己這場比賽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