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司馬懿這麼一說,司馬昭臉色頓時就是有些不安:
“大人,我是不是不應該過來?還是,孩兒做錯了什麼?”
司馬懿略有嘆息:
“不是你的錯,這個事情怪我,沒有及時跟你說清楚,只是……唉!”
只是有些話,說出來與不說出來,效果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堅守洛陽城,城破後可降。
這個事情,挑明瞭說和預設許可,就是兩個性質。
只督促堅守,底下的人,說不定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守到最後一步。
而若是挑明瞭,就會讓他們心存懈怠,說不得草草抵抗一下就舉城而降——甚至連抵抗都沒有,直接投降。
而他們所要面對的,可是有深謀遠慮之稱的小文和。
但凡有點異常,恐怕都會被此人察覺。
到時候,自己這邊的一些後續安排,說不得就要被人識破,乃至利用。
這等對手,怎麼小心謹慎都不為過。
讓自己的兒子親守洛陽,就是為了證明自己堅守洛陽的決心。
這樣才能讓下邊的人相信,自己肯定會救援洛陽。
司馬懿一邊想著,一邊卻是沒有把話繼續說下去,而是沉吟一下,問道:
“子上,你是見過馮明文的人,你覺得,此人如何?”
司馬昭沒有想到自家大人會這麼問自己,他怔了一怔,然後認真地思索起來。
雖說僅在長安與傳說中的馮某人見過一面,但這一面,委實是令司馬昭印象深刻無比1109章。
光是第一眼看到那支雪地裡巍然不動的鐵騎,就讓司馬昭深受震撼。
直到現在,他都不知道,當時馮明文身後那支鐵騎,究竟是不是那支天下無雙的鐵甲騎軍。
至於與他親自交談過的馮某人,司馬昭自然更是不敢有稍忘。
不過就算如此,司馬昭最終也只是面有羞愧地搖頭:
“大人,孩兒愚鈍,實在是看不透馮明文。”
“沒有關係,你只說你所能看得到的。”
司馬懿已經不是第一次問司馬昭對馮某人的看法。
司馬昭從馮某人手裡換回王雙後,他就問過一次。
但很明顯,那個時候的司馬昭,事先根本沒有想到還能親自見到馮某人。
更看不透,在那一場俘虜交換中,司馬懿和馮某人在暗中的互相計算。
事隔數年,司馬昭也偶爾會想著,若是再來一次,自己應當如何應對才會更好。
畢竟直面馮某人的機會,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特別是對為對手的自己等人來說,很難得。
所以相比起最初時的想法,此時的司馬昭,自然又多了一些看法。
“拋去世人流傳的那些說法,僅以孩兒那次所見,此人確實帶兵有法,能親自前來迎回細作,可謂禮遇士人。”
“彼時他早已名滿天下,但與那細作交談時,面容恭敬,與孩兒交談時,頗為有禮,可見絕非傲倨之人。”
“還曾問起大人,對不能在大河邊上與大人交戰,遺憾之情,溢於言表,可見頗為自信。”
司馬懿突然打斷了司馬昭的話:
“子上你很佩服他?”
司馬昭聞言,臉色僵了一下,然後點頭:
“不敢瞞大人,孩兒對他,確實有敬佩之意。”
說著,嘆息一聲,神色甚至有些茫然:
“孩兒與此人年紀差不了多少,卻是文不成,武不就,更別說安邦治民……”
早年他也曾頗是仰慕大魏計程車子領袖“四聰八達”等人,但這些人在馮某人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提。
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