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部分 (3 / 5)

更少強調變通,所以因為歷史條件就可能會出現“因傳承興,因傳承亡”的情況,比如,我們時常可以聽到“某某某手藝”因為“傳子不傳女”“傳內不傳外”或者什麼什麼的原因,最後後繼無人,手藝難續的情況。傳承是比較確定的意識形態,按照這個概念推廣開來看,傳統與文化都是意識形態的產物.這裡就不談了,敏感.第三個,被同化的潛意識,可以理解為“ 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或者根本在沒有認知的情況下就被同化了,比如,外星人,誰都不知道老外長什麼樣,但我們一說外星人,腦中浮現的就是大腦袋,白白的,沒毛髮,大眼睛的那種,而實際上外星人的長相與這個是沒有關聯的,現在的外星人形象是人們根據人進化的歷程構思出來的,腦極度發達,毛髮退化後的人類形象,而這種形象的關聯,就是意識被同化的情況,另外,比如,前幾年,各大渠道都報道了人們向太空發放友好資訊,傳送太空飛行物,人類文明光碟等,這就讓人對外星人產生一種期待,而後來老霍又出來說,先進的文明與落後的文明接觸往往意味著災難的開始,於是認為還是保守點好,而本人也認為看見飛碟了先躲到地窖裡望望風(雖然地窖同樣不一定安全),毫不疑問,本人受了不少老霍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同樣是不分對錯的。當別人問我,男人最喜歡聽女人說的一句話是什麼?我的回答是:“你好有趣!”之所以會認為是這一句,是不知道哪年哪月在哪裡看到一個排名,“你好有趣!”排在第一,而本人在回答這句話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去求證過它的正確性,這裡也可以看出,當我們接受知識甚至可以說接受資訊的時候,同樣也就接受了意識形態。換句話說,意識形態無處不在。

既然意識形態無處不在,那麼必然存在一個取捨的問題,以及如何來應用的問題。這裡再總結一下意識形態的性質,意識形態是一種趨向、取向及思維共性,他透過反覆暗示或者強化形成一種思維習慣,從而導致一種行為習慣,甚至是社會習性。它具有廣泛的存在性,它是一種透過資訊固化意識然後對行為及心理發生影響的現象的總結。

我們無時無刻不被意識形態影響著,亦是說,就算是自己總結了一套東西,這套東西追根結底還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的,所以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上。知道了意識形態是什麼,那麼就可以把它用於實際的生活之中了。它的具體作用就是運用意識形態的性質來達到我們最初最直接的目的:生活且生活的更好。生活且生活的最好有兩個標準,意願的滿足與資源的佔有。意願的滿足通常的意義是建立在資源的佔有之上的(極少例外),而意識形態的確是可以為資源的佔有鋪路的,因為它有兩個特性,一、共性,二、它可以影響行為。這兩個特性要求在具體操作中,將某類意識傳達給一群人,最常見的當然就是廣告了,老史將廣告效應玩得出神入化,當年 “送禮送健康的理念”+“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廣告轟炸,老史將意識形態傳播手段發揮得淋漓盡致,分解來看就是“易於接受的理念”+“心理暗示”(第一次的廣告中還沒有“孝敬爸媽”這樣*裸的概念,這是後來改進的版本,當然,這明顯也是心理暗示)+大量受眾,如此精彩的手段,簡直是神作,以至於當年本人第一次看到這個廣告的時候就知道,這東西要火,而在第一次中,本人還不知道這是老史的傑作,也不知道它採用了廣告轟炸的手段,僅從這個廣告的本身就已經很精彩了。值得一提的是,廣告中提到的“送禮送健康”這個理念是送禮理念的先驅,讓很多回家買禮品的人簡直有“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所以徹底火了一把,以至於後面的很多的東西都將產品包裝成禮品,比如福臨門的福到了。旺旺大禮包,連鍋王胡師傅也來湊熱鬧(後來證明是假的)。而非禮品而僅傳播理念與意識形態的產品就更多了,比如伊能天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