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明末李自成圍開封,或許是想到了杜充這位“先輩”五百年前之舉,黃河再度被掘開(究竟是官軍還是義軍掘的,有爭議,不在本書範圍討論內),整個開封數十萬人口,百不存一。再往後,清末圍攻太平軍之戰時,也有過數次人為決堤。然而影響最大者,莫過於近代抗戰期間,同樣在河南鄭州,蔣軍新八師蔣在珍部於花園口決黃河事件——與歷史上驚人相似的是,此次決黃河,目的也是為了阻止敵軍進攻。只不過,八百年前阻止的目標是女真人;八百年後阻止的目標是日本人。
八百年時空,古今惡行相通,而結果也驚人的相似——都未能真正阻止敵軍入侵。
將戰勝敵人的希望,寄託在自然的力量上,無疑是對自身能力的極度否定與絕望。
一道黃河,攔不住虎狼,就如同長城從來就不曾擋住異族入侵一樣。能擋住、反擊敵人的,也只有人——一撇一捺的立起的“人”!
這才是真正的打不破、撞不開、砸不扁、咬不動的鋼鐵長城。
杜充之流不會明白,或者說不願去想這個道理,而身為武人的王貴與徐慶,卻似乎比杜充更能看清楚這一點。
那麼,他們該何去何從呢?(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二章 張憲的對策
怎生是好?!
從留守府回到河陰城,王貴與徐慶當即進入自家後院,關上大門,就陷入糾結當中。
“李固渡,李固渡……”徐慶不斷叨唸,拳頭也象打拍子似地捶著桌子。
王貴則低頭坐在椅子上,手肘壓著桌沿,一直用拇、食二指捏著眉尖,神情苦腦。
“怎生是好?王六郎,你是同統制,嶽大哥不在,眼下前軍都歸你管,你倒是拿個主意啊!”徐慶實在不知怎麼破,讓他與金人幹仗,二話不說,操刀就上,可就是這等腌臢事,卻愁死英雄漢。乾脆把難題全推到王貴身上,反正二人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無論王貴作出的是怎樣的決定,身為副手加同鄉的徐慶,都只能選擇支援。
“唉!若鵬舉在就好了,這等窩心事,讓他頭疼去。”王貴長嘆,仰靠在椅背上,茫然盯著空中虛無某一點,喃喃自語,“決河東流,以阻金軍,計是好計,但後果堪虞……能不能幹?能不能幹?鵬舉,你若在此,會怎樣做?”
“萬萬不可!”
房門嘭一下推開,一個未戴頭盔,梳著高髻,身著朱漆襖甲的年輕英挺將領,裹著一股寒風倏然出現在門前。
“張景仁!”王貴與徐慶齊聲驚呼。
年輕將領抱拳道:“正是張憲。”
王貴大怒:“官長議事,你小小副統領竟敢擅闖!好大的膽子,莫不是要吃軍法?衛兵!本統制是如何交待的?何故隨意放人入內?莫不是也想一起吃軍法!”
站崗的衛兵隊長慌忙跪下:“俺本不想放張副統領入內。只是張副統領手持嶽統制書信——同統制屢屢交待,但有嶽統制書信到來,不管何等要事,須立即稟報。因此……”
“什麼?嶽大哥來信了?快快拿來!”徐慶一下叫嚷起來,打斷了王貴的發威。
王貴張了張嘴,也沒話好說,壞心情也被岳飛來信沖淡不少,揮手示意衛兵隊長退下。然後招手讓張憲入內——杜留守再三嚴令,在開掘之前,不可讓第三人知曉。更不得亂傳。違者軍法從事。既然此事被這個張憲知道了,只能招其入內一同相商。張憲此人,此前不過一小校耳,但嶽大哥對其倒是頗為看重。認為此人是個將才。只是一直沒機會展露而已。反正也沒主意。就聽聽他的意見,三個人商量事,總好過兩個人。
當然。首先得看書信。
徐慶識字不多,王貴倒唸過幾年私塾,因此,書信就由王貴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