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00部分 (1 / 4)

需要借重的。所以,這個玉璽,必須是真的!

狄烈倏地抬手,啪地將玉璽蓋在一張寫滿文字的留白處,笑道:“就讓這份議案,成為我天樞城第一道玉璽用印的命令吧!”

侯方鏡悄悄抬頭看了一眼,但見議案書抬頭處寫著十二個硃砂楷書大字:太原陸軍軍事學校成立綱要。(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原軍校

(這幾天家有遠客,多少會影響狀態,又不想斷更,所以每章字數會寫少一些,但再怎麼少,也要保底三k。所以嫌字數少的書友,原諒則個。)

~~~~~~~~~~~~~~~~~~~~~~~~~~~~~~~~~~~~

成立太原軍校,是狄烈繼擴軍與完備訓練之後的又一項重要軍事舉措。

早在組建教導營之初,狄烈就已經意識到,教導營只是一個過渡性質的類軍事培訓基地。在教導營裡,學員們更多學習到的只是軍事技能,理論少而實踐多,更傾向於速成。這是在當時天誅軍嚴重缺乏基層士官的情況下,不得已而暫行的權宜之計。

除了狄烈任總教官時的首批學員,是修滿訓練課時結業之外,之後的三、四批學員,都因戰事頻仍,屢屢提前結業。並且因為戰事的需要,而降低了選拔標準,緊急量產了一批雖然勉強合格,卻不及首批學員精銳計程車官,這其中就包括了獵兵。

如今擁有太原及河東廣袤之地,人口多、糧食足、兵甲精、錢物豐……最重要的是,有一個戰略緩衝廣闊而堅實有力的後方基地,以及相對充裕的時間。是時候結束教導營的歷史使命,成立真正的軍事學校了。

說到辦軍校,狄烈還是有一些章程可借鑑的,畢竟他本人就曾在軍事院校學習過。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就一定能辦出一個堪比現代軍校的典範來。學習與辦學是兩碼事。就如同每年有那麼多的學生從學校畢業,卻並不表明這些學生就有辦一個學校的學識與能力。

當然,在這八百年前的宋末,也沒必要辦一個類現代的軍校,只要仿造這個時期的各個書院,建一個純軍事院校就行了。

北宋時期,正是院學興盛之時,當時在全國各地已經建有許多書院,著名的有石鼓書院,應天府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茅山書院等等。不過這些書院都是談玄講儒、縱論天下,卻絕不會涉及兵事武學。

而說到武學。朝廷的國子監裡倒是有武學這一項。但武學生學習的都是兵法、行營、佈陣、演武的為將之術。很多東西在真正的戰場上其實都不實用。尤其是沒有培養基層的軍佐,使得一場戰爭的勝負太多維繫在將領身上,將領心怯、猶豫、動搖。稍有失誤,就會造成軍隊的慘敗。而一敗就是潰不成軍,自相踐踏,難以收攏——這種潰敗所造成的損失,遠遠大於敵人的直接殺傷。而這都是宋軍中垂直指揮只到營指揮使這一級,再往下的都、隊、什都缺乏指揮能動性所造成的惡果。

狄烈一直很注重對基層士官的培養,也一直很有成效。他一向認為,在一支軍隊裡,基層士官的水準越高,這支軍隊就越有戰鬥力;一支真正的強軍,不應該、也不可能只由一名或數名勇將、或戰將、或猛將來挑大樑;將一盤散沙的軍隊,編織成一張扯不破、撕不爛的天羅地網的節點,就是軍隊中最基層的伍長、什長、隊正……

狄烈此前以教導營為熔爐,批次鑄造了不少基層精英,但還不夠,天誅軍發展迅速,一再擴軍,士官永遠比士兵缺乏。要大規模培養,一個教導營顯然是不能勝任的,必須有一個軍校來承接這個使命。

當然,狄烈建立軍校不僅僅只從軍事角度出發,還有更重要的政治目的。但凡有點軍史知識的現代人都知道,蔣校長是如何崛起的。軍校,既是軍事資本,更是政治資本,可以使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