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戰戰兢兢地敲開了縣長同學的家。老同學沒有一點架子,招呼他坐下。聽了他的境遇,很是同情,責怪他早不行動,並一口答應幫忙。他拿出錢來,縣長生氣了,“你這是幹嘛!老同學還用得著嗎?再說,我也不缺這點錢。”他感動地當場就落下淚來。
當時煤城最實惠的單位就是教育局,想調回縣城太難了。他在縣長同學的授意下給教育局長送了一萬。還是很幸運,她居然就調到了煤城最好的小學,但他還在東川,教育局說兩口子能調動一個就很照顧了。
夫妻兩地分居,他經常鄉下城裡兩頭跑,但收入還是比以前好多了。城裡的家長對孩子特別重視,好多家長每個學期都給老師送紅包,一家比一家多。隔三差五有家長請吃飯,無非就是希望老師能多照顧自己的孩子,上課多提問,作業認真改。那時她還沒當班主任,週末還是有家長把孩子送到她家裡補習。一年下來,居然有幾千塊的補課費。她自己也破天荒頭一回買了幾套好衣服。
第二年,他對調動的事更加上心。也不怕去麻煩同學了,教育局長的辦公室和家裡跑了好幾回,當然每次都不會空手去。正趕上新成立的三中需要不少老師,他很幸運的到了縣城。
煤城的學校一直很緊張,農村“普九”時蓋的漂亮學校幾乎沒有學生了,都隨打工的父母住到了縣城。從小學到高中,每個班的學生都在###十人。學生的座位就成了家長焦心、老師頭疼的事了。煤城人不是有那句名言 “送點錢還不行嗎”?家長生怕自己的孩子坐在後面聽不見,就爭著暗地裡給班主任送禮。送禮的家長太多,好座位是有限的,根本不可能滿足。於是社會上就流傳著 “500塊往前調一排”的行情。後來有的班主任就想出一個比較“公平合理”的辦法,前四排的和後兩排的學生不動,中間幾排每個星期前後輪流。前四排是關係最硬的學生,後兩排是不送禮且學習不好的學生,中間是送禮但社會關係一般的學生。也有個別班主任趁機斂財。某學校的一位班主任,剛剛從宿舍搬入新單元樓,就找家長輪流談話,談話的地點就在他家,家長當然不可能空手去了。
他倆還不敢歧視哪個學生。但家長還是給他們送錢,一旦推辭,家長就認為是嫌少,下次送得更多了。沒辦法,只好收下。時間長了,倒也收得心甘理得了。後來在家長的照顧下,他們居然低價集資了一套單元房。
2007年,也就是他調到縣城的第二年寒假,兩口子曬了曬各自全年的收入。
她的收入:
一年工資加獎金: 18,000元;
政府補貼 : 10,000元;
平時及寒暑假補課收費:8,000元;
家長送禮(不包括物品):15,000左右
年總收入:約51,000元。
他的收入:
一年工資及獎金:約26,000元;
政府補貼:10,000元;
補課費:約3,000元;
家長送禮(不包括物品):12,000左右
年總收入:約51,000元。
兩人開心地笑了。一年收入10多萬,他們以前做夢都沒有想過。自從到了縣城,兩人改變了以前的生活方式,也跟新同事、老同學來往,心情舒暢了。但對於親戚,他們始終感到愧疚,已經有很多年沒有親戚請他家了。
這時候,他小心地看著老婆,“你看,咱是不是把親戚們請到酒店聚一聚,不要收錢了。畢竟這親戚還是要來往的,兒女也不小了,結婚時也得親戚朋友來捧場的呀。”其實她也有這心事,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跟親戚開口。
接下來就是商量請哪些人,怎麼聯絡,定多少錢的酒席,宴會上該說些什麼話。整個春節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