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木,原本的自然條件也並不盡如人意,但經過長年的辛勤改造後,頗有些物遂人願的感覺,青山綠水,一片遼闊的田園風光,宜室宜家。
古人云:行萬里路,破萬卷書。那是說的人的一輩子的;不過,那是講的徒步旅行,充其量再加上個騎馬和乘船。現在就不同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達,人可以用各種不同的交通工具代步,13、14個小時乘飛機飛一趟美國就超過了一萬公里。但多走多看、博聞廣識、磨礪自己,以求增長才乾的基本道理是不變的。開啟大自然這本書,開卷有益!
2007年9月10日(星期一)
拱石國家公園
拱石國家公園
位於美國猶他州西部的拱石國家公園是1971年11月12日建立的。
據說幾億年前,這片土地曾是一片汪洋;地殼的運動,隆起的地表驅走了海水,而來不及跟回大海的海水,被蒸發成數千英尺厚的鹽。狂風暴雨、雷電冰雹和洪水又將山上的砂石、沖積物等壓縮成岩石,覆蓋著鹽層,把鹽層推擠成一座座鹽丘。
一千萬年前,水進入了這片埋藏在科羅拉多高原的鹽礦床的生命過程,日以繼夜地與之耳鬢廝磨:科羅拉多河和綠河一層層消蝕去岩石,執意要探看深藏岩石內心的鹽丘。地下水逐漸融化鹽心,鏤空的鹽丘終於坍塌成谷;即便是較堅實的鹽層,也難免刻骨銘心之創。天降甘霖——雨水要撫平刻痕,又將岩石疏離成一片片的石鰭。底部脆弱的石鰭,經不起水在縫隙裡的忽冷忽熱,也無法抵抗水裡蘊含的碳酸;水一寸寸地滲入岩心,岩石便一點點地被磨蝕,缺口越來越大,終於框住半圓藍天成石拱。
一言蔽之,水、冰、極端的溫度變化和地下鹽的運動,是拱石國家公園裡風雕水蝕的奇特巖景形成的原因。在晴朗、湛藍的天空裡,人們很難想象創造這片號稱是世界上最密集的自然拱石之一的土地的大自然無比巨大力量的神奇:時間的累積效應,一億年風霜雨露的磨蝕和雕鑄。廣袤、荒蕪的園區內遍佈著上千個奇異的石拱和石窗,而每一個拱石、每一扇石窗都敘說著一個鹽、水和時光共同催生的故事。最小的石拱,開孔不小於3英尺;最大的造景拱,跨度長達306英尺,為世界最長的石拱之一,懸空掛在岩石間,宛如刻意造景。它最薄處僅有10英尺,隨時都有可能折斷,令人歎為觀止。真是琳琅滿目、爭奇鬥豔。
現在,新的拱石還在不斷地形成,老的被破壞。氣候的風蝕作用緩慢而無情,伴著流年逐步能動地改變著地容地貌。有時,變化是巨大而明顯的。1991年,一塊60英尺長、11英尺寬、4英尺厚的石板,從造景拱的下面剝落下來,使造景拱的這段巖拱更加單薄了。也可能若干年或數十年以後,甚至一夕間,它會突然坍塌下來,美景不再。
拱石國家公園由許多別具特色、有步道可通達的園區組成。乘車跑馬觀花,你也可以大飽眼福;但是有種特殊、神秘的關於時空、靜默、比例的古老滄桑感覺,卻是非漫步在這曠野、荒蕪、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沙丘中才能感受得到的。
7月15日我們隨旅遊團觀光,囿於時間的限制,只是順道參觀了其中較近的二個主要景區:化石沙丘區和石窗區。即便是自助遊,在這荒無人煙的園區裡,也是很難做到“盡興”的。據説有的拱石,去看一下,光是步行就得走二、三十公里,而且得在40多度高溫的烤炙下行走,可堪承受?!如果不是專門的探險家、科考工作者,大體也只能是理性地跑馬觀花一下,充其量儘量爭取多看幾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