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醫療技術的提高,以及醫療投入的增加,百姓手裡更富裕,如牛痘接種技術,如鄉鎮醫院的設立,鄉村診所的推廣扶持,都讓百姓的壽命延長,新生兒夭折率大大降低。
這個時代的百姓,算是遇上了最好的時代。
有不下兩千萬的奴隸在為他們墊腳,讓他們成為幸福的自耕農,可以多生多育,可以生的起,也養的起。
每人個都在享受著這個時代的紅利。
耕地、田賦,甚至是醫療和教育等基礎的投入。
朝廷鼓勵人口增長,但若沒有一定的基礎條件,就算有政策鼓勵,也是空的。進行能夠讓百姓早婚早育,但百姓若養不起,生的多了也會直接拋棄溺死。甚至百姓貧窮,孩子病了也無錢醫治,一樣容易早夭。
歷史上,滿清人口爆炸,正是源於永不加賦,尤其是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徹底的放開了人口增長的閘門。
家庭人丁增長,不再是負擔,而是一個幫助。
如今就算生再多也不怕,雖然中原地區已經不再分田均地了,但兒子長大後,可以把家裡田產傳給嫡長子,然後讓其它兒子或去經商打工,或者去邊疆移民屯墾。
到了邊疆,一樣能分到田地,努力之下也能建立一個家族。
就算去做工人,去經商,以如今的環境,也會很有發展前途。
生的多,不用愁負擔重稅賦重,也不用愁將來孩子分家,把本就不多的幾畝地給分的越少,不擔心孩子們將來無法生活。
正月裡皇帝的新詔令一下,繼續重申永不加賦,重申攤丁入畝,讓百姓們都無不感恩。
而隨著這道詔令下達的,還有朝廷的男十五女十四為結婚年齡,晚婚兩年則將由官媒匹配的詔令。
朝廷鼓勵大家多生育,在對晚婚處罰的同時,也對多生的夫婦進行一定的獎勵。
甚至出臺了每生一個孩子,官府就給予一筆補貼款。
孩子接牛痘免費,六年免費義務教育等等條件。
多生孩子朝廷居然還給賞錢。
這可真是破天荒的事情。
另一方面,朝廷也鼓勵鰥夫寡婦再娶再嫁。
“好政策啊!”
“是啊,皇恩浩蕩啊。”
“陛下真是仁義天子。”
“吾皇萬歲!”
這年頭,百姓普通十五六歲就成親,然後就開始生孩子,一兩年懷一個,正常情況下,能生到四五十歲。
一個女人生上十幾個非常正常。
只不過由於過去普遍條件不好,生的多但夭折率較高,能留下一半就不錯了。可就算能活下來大半,但因為天災或者負擔重原因,許多人家這一半也是養不活的,最終孩子或溺或棄或賣,最終能留下來三五個都不容易了。
朝廷甚至放開了百姓納妾的禁令,只要婚後五年無所出,就允許百姓納妾。而在過去,百姓沒爵是不能納妾的,除非是無後且到了四十多歲,這個時候才允許納妾。
但現在,朝廷規定,只要娶妻後五年無所出,就允許納一妾。
為了增加人口,張超也是非常的努力了。
雖然這些年朝廷不斷的征服外族甚至是購買奴隸,但張超對此也還是有一條警戒線。
不論如何,都得保證漢民族為主體,而且還得是佔據多數。
否則,中華必亂。
他可不能接受華夏將來有一天,會如印度一樣的被換種。
漢家可以允許一部份胡夷與漢通婚然後同化,但這也得小心謹慎。
最穩妥的當然是漢一直為主體,一直保持強大的數量,而要做到這個,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鼓勵漢人多生。
一對夫妻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