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其他小說>道德經帛書版感悟> 第73章 勇於敢者則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3章 勇於敢者則殺 (1 / 8)

帛書版《道德經》第七十三章引言:

在浩渺的歷史長河中,《道德經》如同一盞智慧明燈,照亮了無數人前行的道路。帛書版道德經第七十三章,更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與啟示。此章猶如一把鑰匙,開啟我們對自然之道、人生之理的新認知。它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闡述著勇敢與柔弱、天道與人道之間的微妙關係,引領我們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尋得內心的寧靜與平衡。讓我們一同走進帛書版道德經第七十三章,去感悟那古老智慧的深邃魅力。

帛書版《道德經》第七十三章原文:

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栝(kuo)。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wu),孰(shu)知其故?天之道,不彈(tán)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其大致意思為:有勇氣且果敢的人,會全力去拼殺;有勇氣但謹慎的人,會謀求自保活命。知道這兩者差異,不管是有利或是有害,都是上天厭惡的,上天之所厭惡者,無非離道失德的行為,有誰知道是什麼緣故呢?宇宙法則化生萬物本如發射彈丸,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無所知其所出,無所知其所來。然而萬物之生又無所不是由其來,萬物之死亦無所不是由其去。宇宙法則至高無上,主宰著萬物,但她卻不會自恃其強,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降禍懲罰於萬物。雖不隨意降禍於萬物,但萬物如果背離宇宙法則卻是無法逃脫其制約的。故曰:“不彈而善勝”。天雖不言,然而感應萬方;無需呼喚,自會應現;天若因萬物的背道而降禍,其謀略必然精妙絕倫,恰如其分,不會有絲毫的差失和不妥。宇宙就是一張天網,看上去雖然稀疏,卻非常宏大,沒有缺失。沒有任何自恃聰明者的罪孽可以逃脫她的制約。

帛書版《道德經》第七十三章解讀: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果決剛毅而勇於敢作敢為,就會惹禍被殺;謹慎小心而勇於自我剋制,就能全身保命。這兩種做法一個於己有利,一個對己有害。上天所憎惡的,誰知道其中的原因。這裡的“勇於敢”並非指通常意義上的勇敢,而是一種不計後果、魯莽妄為的行為,這種行為往往會給自己帶來災難,即“則殺”;而“勇於不敢”是一種懂得敬畏、能自我約束的表現,這樣反而可以使自己得以存活,即“則活”。老子透過這兩種“勇”的對比,揭示了行為方式不同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也引發人們對於什麼是真正的“勇”以及如何行動的思考。

“天之道,不戰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自然的法則是,不透過爭鬥而善於取勝,不言語而善於回應,不召喚而自動到來,坦然而善於安排籌劃。自然的羅網廣大無邊,雖疏疏落落卻無任何遺漏。“不戰而善勝”體現了老子所主張的順應自然規律,以柔克剛、以靜制動的思想,不依靠武力衝突等激烈手段去爭強好勝,而是遵循道的原則,自然而然地達到勝利的結果;“不言而善應”強調了道的無聲無息卻又能對萬物的訴求和變化做出恰到好處的回應;“不召而自來”表明道的作用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無需刻意去召喚或強求;“坦而善謀”說明道看似平和、坦然,卻有著深遠的謀劃和安排。“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形象地描述了道的廣大無邊和無所不在,它如同一張巨大的網,覆蓋著一切,沒有人能夠逃脫道的制約和影響,即使看似有些疏漏之處,但最終都不會被遺漏,這也警示人們要遵循道的規律行事,不要妄圖違背天道而妄為。

總的來說,這一章老子強調了要正確理解“勇”,勇於遵循天道、自我剋制,而非盲目衝動地行事。同時,也突出了道的權威性和普遍性,提醒人們要敬畏道、順應道,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否則必將受到懲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