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其他小說>道德經帛書版感悟> 第36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1 / 7)

帛書版《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引言:

在華夏文明的璀璨長河中,《道德經》猶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其智慧之光穿透千年歲月,啟迪著無數後人的心靈與智慧。而帛書版《道德經》的發現,更是為我們深入探究這部經典的原始真義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當我們翻開帛書版《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就如同開啟了一扇通往深邃哲理世界的大門。此章雖篇幅不長,卻蘊含著老子對於宇宙人生、世事變化的深刻洞察與智慧論斷。

在這一章中,老子以簡潔而富有深意的語言,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中那些看似微妙卻又至關重要的規律。他所闡述的觀點,既適用於治國理政的宏觀層面,也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以及個人成長中發揮指引作用。

老子在帛書版《道德經》第三十六章裡所傳遞的智慧,猶如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它讓我們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洞察事物的本質,把握髮展的趨勢。

深入研讀帛書版《道德經》第三十六章,我們不僅能夠領略老子超凡的智慧,更能從中汲取力量與啟示,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就讓我們懷揣著敬畏與探索之心,一同走進這充滿智慧的篇章,去探尋其中的奧秘與真諦吧。

帛書版《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原文: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帛書版《道德經》第三十六章解讀:

帛書版《道德經》第三十六章老子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中相互轉化、互為因果的深刻哲理。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意思是想要收斂它,必先擴張它。例如在軍事戰略中,“欲擒故縱”便是此理。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在每次擒拿孟獲的過程中,有時會故意放開一條生路,讓孟獲有機會重整旗鼓,看似是讓孟獲的勢力得以擴張,實際上是為了從心理上徹底征服他,使其真心歸降。這種戰略,先“張”而後“歙”,最終達到了長久穩定南方的目的。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想要削弱它,必先使它強大。吳王夫差在戰勝越國後,沒有一舉消滅越國,而是讓越王勾踐得以存活並發展。勾踐臥薪嚐膽,表面上對吳國恭順,使吳國在這種虛假的強盛中逐漸變得驕縱、麻痺,最終越國積蓄了足夠的力量,成功實現了復仇,一舉削弱了吳國。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想要廢棄它,必先使它興盛。比如在商業競爭中,一些新興的企業在進入市場初期,往往會順應市場上傳統巨頭企業的發展趨勢,讓這些巨頭企業在現有的模式下不斷興盛擴張。然而隨著市場的變化和發展,傳統巨頭企業可能因為過度擴張、忽視創新等原因而逐漸走向衰落,而新興企業則憑藉創新和適應變化的能力,逐漸取代了傳統巨頭的地位。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在古代的政治聯姻中,一方為了獲取另一方的土地、資源或者權力,會先透過聯姻的方式給予對方一定的好處和承諾,建立親密的關係,待時機成熟時再採取行動實現自己的目標。

“是謂微明”,這些道理看似微妙隱晦,但卻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和洞察力。能夠洞察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把握這種微妙的轉化關係,才是真正的明智。

“柔弱勝強”,柔弱並非是軟弱無力,而是一種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策略和智慧。水滴石穿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證,水看似柔弱無比,但經過長年累月的滴落,卻能夠穿透堅硬的石頭。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魚不能離開深淵,國家的銳利武器不能輕易展示給別人。這告訴我們,無論是個人還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